6月6日清晨,天空放晴,青山披綠,遵義市習水縣良村鎮大安村張棚村民組山上的“羊場”從鳥兒的叫聲中醒來。村民們所說的“羊場”指的是習水縣嘉榮牧業有限公司的育種場和育肥場,以及山下現代化的“習水黔北麻羊中央工廠”。
戴一副眼鏡,談吐儒雅,53歲的公司老板楊澤,這位來自上海的三線建設者二代子弟,5歲隨父母來遵義,早年從遵義醫學院口腔系畢業,后又辭職回到上海創業有成,2010年的一場同學會聚餐愛上用習水黔北麻羊所烹制的菜肴,之后就變成了一名習水“羊倌”。從一名大都市的牙科醫生變成大山里的“羊倌”,9年時間楊澤賣掉上海、江蘇無錫的5套房子和無錫的1家綜合醫院,傾其家當砸進8000多萬元,辦起一家集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羊產業全產業鏈企業,引領習水“扶貧羊”走出山外邁向全國出口東南亞。
山里山外兩頭跑,傳統的端午節即將來臨,楊澤打理好這邊的事又要趕到2000公里外的上海。養好羊,加工好羊,還要賣好羊,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公司+合作社+農戶”,這個“+”號不是那么好加的。
科學化養羊:一斤毛羊從10元漲到30元
約莫7點,天亮不久,村民梁貴玉趕著100來只羊兒,一路吆喝著往爛田灣的山上趕去。每天早晨或下午,做這樣的活兒,是他的必修課。“羊子和人一樣,要活動活動才長得快長得好。” 梁貴玉說。而與此同時,他的媳婦蒲定昭則背著背篼,到梅子灣溝邊自家種的8畝黑麥草地割草,為羊兒們準備吃食。
這戶4口之家,是習水縣良村鎮大安村的貧困戶。夫妻二人非常勤勞,這幾年,通過公司帶動,去年養羊實現收入10余萬元,一下子摘掉貧困帽。“現在的市場好不好?”“哎喲,不愁賣,價格比以前漲了好多,當然好嘍!”梁貴玉笑了又笑。
養羊的勁頭越來越足,讓梁貴玉感興趣的有三點:公司下訂單養殖,合作社把大家團起來,養殖戶的羊由公司保底價收購;有了公司免費送的一頭價值3000元種公羊后,下崽多,而且羊兒肯長,以前一只羊一年長到50來斤就算好的,現在可長到80甚至100來斤;價格高,過去一斤毛羊賣到10來元,現在少了30元不賣。
養得好,長得好,價格好,梁貴玉的“三好經”不簡單。不過,這離不開嘉榮牧業這家公司、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政府這“三駕馬車”,引著成百上千的貧困戶“趕著羊兒奔小康”。
“像梁貴玉這樣的養羊戶全村有200多戶,目前存欄的麻羊超過1萬只,凡是養羊的村民不僅脫了貧,而且經濟收入也是*的。”村支書梁小秋說,這幾年來,習水縣把發展黔北麻羊作為扶貧的主導產業,大安村在引進龍頭企業之后,從規劃、宣傳以及資金扶持建羊圈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其實,大安村人早有養黔北麻羊的習慣。只是多年來各家各戶散養不成氣候,養羊是附帶的,賺點油鹽柴米錢而已。既不成規模,也沒有品牌,好東西沒有找到好路子。自從有了“公司+合作社+農戶”這樣的生產組織形式后,一切都變了個樣。習水縣原生麻羊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小紅告訴記者,目前良村鎮建立了11個養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與公司緊密聯動,采取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標準飼養、統一屠宰、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把農戶廣泛發動起來。
習水羊產業全產業鏈“鏈條”,更需要龍頭企業來引領和焊接。走進公司育種場,別有的一番景象迎面撲來。
“咩咩咩,咩咩咩。”受到小小的驚擾,一群羊兒在圈里跑來跑去。忽而站立,神情高度集中,警惕地打量來人。乍一看去,黑、黃、白花紋交織,鼻梁上兩條白線,鼻孔、背脊、黑穴翹四簇黑毛,頭頂八角,長胡子,兩只耳朵對豎起來,兩只眼睛盯著前方,一個個像“美少女”,可愛極了。這就是黔北麻羊?
“和其他品種不同,肉質韌性好,皮柔和,味道香。”楊澤說,黔北麻羊是習水甚至貴州的優良羊品種,與北方的品種大不一樣,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但是,由于受山區地理和氣候條件影響,黔北麻羊長得慢,產量不高,退化現象嚴重,令人擔憂的是面臨種源逐年減少的現象,沒有良種,哪來好的產品。”楊澤說,9年時間公司花血本投資4000萬元進行黔北麻羊“提純復壯”科技攻關,到如今選育的優良種公羊1000只、母羊2000只,迄今為國內*規模的山羊種群。“等于是燒錢啊。”楊澤有些心疼,每天一只羊要吃掉5元錢的飼料,還不算飼養員的工資等其他開銷,保護黔北麻羊品種成本巨大,但又是不得不走的路。
來到公司另一邊的育肥場,一排排的圈欄里成千的羊在里面斗角撒歡。正在喂料的村民帥永錢、帥永超通過半自動化的飼料槽,把拌好的生態食料與飲水送到羊們的嘴邊,每月他們每人在這里有5000多元的打工收入。那邊,還有一群羊在爭著“舔磚”,所謂“磚”是混合著營養元素的飼料塊。“要在這里育肥三個月時間,一為休藥保安全,二為添點膘提高品質。”楊澤說。
開著紅色油三輪的村民楊顯兵,拉著一車羊糞突突跑在山間的路上,他除了喂有100多只羊外,還打了另一份工,專門把一車車的羊糞,從公司拉到附近的有機復合肥廠里,月薪3600元,還不包括超產獎。“羊毛出在羊身上,脫貧致富真是好。”他開玩笑說。
標準化加工羊:10分鐘自助加熱吃上“羊肉飯”
有好羊,還得有好加工,才能把農產品變成好商品。
山下,距離種育場不過8里路的習水縣大安工業園區里,是公司羊制品加工基地,公司收購的所有羊包括各種配料,都要在這棟現代化的中央工廠里,按標準要求進行分類生產加工。
淡淡的羊肉香味飄來,香氣撲鼻,觸動著人的味蕾。進入明亮潔凈的包裝車間,來自大安村的貧困戶趙興懷正在忙碌,她干的是半成品包裝的活兒,每月在這里拿到2500元的基本工資,遇到加班還有獎勵。在公司,像她這樣的當地貧困群眾有70多人。數十條生產線繞成一圈構成“中央廚房”的主體,這里生產的各類產品,袋裝的,瓶裝的,盒裝的,大份的,中份的,小份的,什么羊肉粉、羊肉飯、紅燒羊肉、羊肉火鍋、羊肉串,清淡味點的,熱辣味的,把正宗地道的黔北麻羊,加工成適合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的美味食品,用上精品的包裝,打上品牌,這與傳統簡單地賣羊肉判若兩樣。
坐在楊澤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打開一盒紅燒羊肉飯,用熱水在盒的底部自助加熱,放上配好的調料,不到10分鐘時間,一份羊肉飯就擺在客人面前,香噴噴的,鮮味可口。一只小小的黔北麻羊,就這樣變成琳瑯滿目的食品,從大安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西部山區,走向山外的世界。
差異化賣羊:一斤羊肉*賣到168元
清晨,2000公里外的上海陸家嘴,太陽早已升了起來。
迎著明媚的陽光,從習水縣回龍鎮來的熊榮福,打開店門,開始了*的忙碌。上海天亮比習水早,燒開水,配好料,一碗碗鮮美的羊肉粉端到上海市民的面前。18元錢一碗,加肉30元一碗,每天要賣出500碗到800碗,晚上的夜宵營業,羊肉火鍋、羊肉串燒烤等等都有。早在2015年夏天,受公司派遣,習水30多個村民在上海開了4家線下實體店,并擴大到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大致同一時間,每天早晨8點,公司的冷凍配送車從習水大安出發走高速到上海,30個小時的車程,也就是說第二天中午,上海市民就能吃上習水新鮮的地道羊肉。
“開實體店的目的,是讓不同城市的人體驗黔北麻羊的味道,為后來拓展市場打下基礎。”楊澤說。這之前,楊澤曾帶著公司員工背著習水麻羊肉在上海的菜市場和超市去賣,但收效不佳,一是市民嫌價格貴,二是一大塊羊肉市民不喜買。后來發現,上海市民生活工作節奏較快,于是在實體店的基礎上改變營銷方向,從學校、商務寫字樓、商場、超市入手,并利用互聯網電商,與京東等平臺合作,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安放500余臺自動販賣機,將新鮮羊加工成成品配送,走線上賣產品之路。同時加工半成品,主攻南方市場,到目前直接配送的餐飲店、連鎖店、酒店達587家。公司從而實現從生產、加工到供應商的轉變,把黔北麻羊賣到了全國各地,并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去年實現產值達3000多萬元,今年有望突破6000萬元。“現在每斤熟羊肉在上海要賣168元,比習水當地高出34元,加工成套餐后產品價格更高。”楊澤說。
種草,養羊,加工,銷售,“公司+合作社+農戶”,嘉榮牧業把500余戶貧困戶的訂單一網打盡,輻射帶動養殖戶1360戶,每年存欄3萬多只,賣出黔北麻羊超過1萬只,增加群眾收入2000萬元。而習水全縣,2018年存欄羊近24萬只,出欄羊18萬只,1.95萬戶養羊的農民增收2.7億元。隨著政府支持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全縣羊存欄量有望突破40萬只。正是眾多的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抱團,讓習水的羊產業風生水起。“從農產品變成商品,政府引導配套好相關條件,企業走市場做好品牌和市場的事,合作社帶著農戶快步跑,如果遵義、貴州的牛羊產業‘一盤棋’往前走,產業就會大起來強起來,那該多好。”楊澤滿懷期待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