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加大科技防汛投入力度,構建智慧防汛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實現科學分析、*預判,筑牢平安度汛“堤壩”。
進入汛期以來,巖寺鎮石崗村防汛預警員每天都根據區防汛辦定時發布的汛情通知,把防汛工作要求、預警信息編輯成手機短信,由系統自動轉化為語音信息,再由廣播發布預警。在村里沒有安裝預警廣播之前,預警工作通知主要以走訪上戶或打電話的方式,費時又費力。有了預警廣播后,實現了預警通知*時間全覆蓋。“我們現在很放心,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地里做事,廣播都能聽到,而且很清楚,惡劣天氣有個提醒特別好。”有了及時提醒,村民覺得生產生活更安全更方便了。
目前,徽州區已建成67套預警廣播站,覆蓋了全區所有行政村和重點自然村。預警廣播遠程發布系統僅僅是山洪預警測報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該區投入700多萬元,分三期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在全區重點防汛點位設置河道視頻監視站3套、水位站24個、雨量站78個。經過不斷調試和完善,目前這些自動監測站的數據已能5分鐘更新*,該區山洪預警測報系統根據實時數據和歷史水文資料、雨情變化趨勢等,對水情、地質災害易發等級作出預判。同時,該區還不斷完善區級防汛抗旱指揮預警中心和7個鄉鎮視頻會商系統建設,實現信息共享,無縫對接,目前,已實現山洪預警測報系統全覆蓋,對雨量、水位變化遠程實時監測、自動預警,為安全度汛、搶險防災提供了科學依據。
“我們通過對雨量站等山洪災害防治工程的升級改造,利用4G網絡傳輸,增設手機APP終端防汛通等綜合措施,提高了防汛預警的覆蓋面和時效性。”區防汛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防汛會商系統,一頭連著鄉鎮,一頭連著上級防汛部門,遇到突發情況,可實現省、市、區、鄉鎮四級協同會商,做到*對接、*決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