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醪田鎮新書院村的金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種養基地,在此起彼伏的蛙鳴聲中,該合作社法人代表劉愛玉麻利地逮住了兩只“大長腿”開始擺拍,然后發到微信朋友圈。
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青蛙公主”的靦腆大姐已與這群萌萌的“大長腿”相戀了兩年,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生態養殖夢。
劉愛玉與“大長腿”結緣,得益于當地組織的脫貧培訓。“我和愛人在廣東打工20多年,后來看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料,就決定回家鄉創業。正趕上縣扶貧辦組織扶貧培訓,我馬上報了名去原安江農校學習。”
通過2次*扶貧培訓,劉愛玉看準養蛙的大市場,并決心將稻蛙生態高效種養的新技術充分運用起來。
“稻田養蛙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而且由于青蛙吃蟲,水稻也不需噴施農藥,青蛙的排泄物還是很好的肥料。”劉愛玉不厭其煩地向丈夫尹華義灌輸稻田養蛙的好處,勤勞質樸、話語不多的尹華義也從當初的不理解到全力支持。
2017年,夫婦倆創辦了邵陽市洞口縣金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第二年又建立了洞口縣輝森生態家庭農場,共流轉土地400余畝,其中有機肥綠色養殖試驗田100畝,現有稻蛙養殖基地20余畝,采用的是“泰優390+美國青蛙”混養模式。
美國青蛙又名河蛙、水蛙,是標準的“大長腿”,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上等的食用蛙,現已在我國各地推廣養殖。
劉愛玉說,養殖之初,由于不注意及時分池養殖,造成嚴重的大蛙吃小蛙事故,讓她損失幾萬元。為了保護這些“大長腿”不受侵襲,也防止它們“出逃”,夫妻倆在蛙池四周都搭起了嚴密的圍網。劉愛玉介紹,由于基地建在山坳中,時常有黃鼠狼光顧,給“大長腿”造成不少的傷害。“我在養殖微信群中向老師請教,說放養大鵝能防治黃鼠狼,今年又在基地放養了一群鵝。”
“現在,我的基地擁有超過30萬只青蛙。稻蛙共生模式不但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帶來生態效應,成為一種理想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2018年,這些“大長腿”給劉愛玉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入,成為當地有名的“青蛙公主”。
尹華義夫婦的稻田養蛙“致富經”獲得了縣農業局的點贊,擬納入該縣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建設進行推廣。今年,邵陽市洞口縣將創辦1萬畝稻魚、稻蛙、稻蝦、稻蟹、稻鴨等稻田綜合種養生產示范基地,提高稻田生產效益,并對優質示范基地進行獎補。
聽到這些好消息,劉愛玉備受鼓舞,她準備下半年再擴大養殖規模,利用電商平臺,做好稻蛙、稻魚混養基地,并帶動周邊鄉親一起發展混養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