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縣,寧陽縣不斷加強糧食產業鏈建設,涌現出很多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不斷改變著糧食生產模式,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糧食生產從增產轉向提質。
合作社產后服務 解決豐收后的煩惱
“玉米、小麥收獲時要是趕上陰雨天氣,水分高了必須及時進行晾曬。以前苦于晾曬條件有限,往往造成霉變等損失。小麥、玉米的晾曬和儲存就成了大難題。”寧陽縣鶴山鎮種糧大戶韋春慶介紹說,現在好了,合作社上了烘干設備,我們可直接把糧食運過去進行清理、烘干,解決了“豐收后的煩惱”! 去年寧陽縣豐沃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運營以來,為糧農烘干小麥2000噸、玉米11000噸,代儲存2600噸、代銷售3000噸。
與專業儲糧機構相比,農戶儲糧在防潮、防霉變、防鼠疫、防蟲蛀方面承擔更大的風險,損耗約6%。筆者按去年產后服務中心“五代”總量18600噸算了算,減少了糧食損失近300萬元。
“現在我們把糧食拉來,為農戶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服務,實現了產后節糧減損,增加了糧農收入。”合作社理事長賀永林說。
合作社還將服務環節向產前延伸,實現機械收割、秸稈還田、土地旋耕、種肥同播、病蟲防治等方面的“十統一”,既幫助農民解決了糧食種植、管理等環節諸多問題,又有力促進了優糧優產、優糧優價。“去年我們全程服務3000畝優質小麥、玉米田地,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生產,降低了種植成本,加快了農業集約化進程。”賀永林介紹說,目前他們正加緊建設6000噸/年的*五色面條生產線,建成后可實現糧食就地生產、就地加工、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龍頭企業牽頭 打造閉合糧食產業鏈
寧陽縣東疏鎮孫集村村民郝祥社看著自家收割的麥子,樂呵呵地說:“這兩年家里的小麥變成了訂單式商品,從種植到收割一點也不用操心,比外邊一般的小麥賣得貴還搶手!”
正是得益于“閉合糧食產業鏈”,郝祥社500畝的田地里播種、施肥、收割,統統都有人管,豐收時有專門的收割機開進地里,收割后直接裝車賣進糧庫。
“普通小麥到處都是,優質小麥價格高卻收不到。”泰安魯糧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福同告訴筆者,“以往企業收購的小麥質量參差不齊,穩定的優質小麥來源,僅靠在市場上零散地收購不行,還是得走聯合發展的路子,在源頭上保證小麥的高質量。”
從種植普通小麥到種植優質小麥,從散戶種植變為產業聯合體,寧陽縣探索實施“閉合糧食產業鏈”,目前已試點東疏、伏山、鶴山等5個鄉鎮60多個村,覆蓋面積5萬余畝,涉及近2萬農戶。聯合體由龍頭企業魯糧面粉牽頭,提供良種,以優于市場價進行小麥收購;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為種糧大戶提供化肥、農藥、農機等配套服務;農戶按照要求種植,省心又賺錢。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農業企業做市場、農戶搞生產、合作社專注服務,專業化分工,產生了“1+1+1>3”的裂變效應,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