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還不太適應平原6月的炎熱天氣,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每天都早早趕到地里種稻插秧。去年這個時候,他還在帕米爾高原上,穿著厚厚的棉衣,跟在牛羊屁股后面翻山越嶺。
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種植的是海水稻,這是一種在重度鹽堿地上也能生長的新品種,稻種和栽培方法來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團隊。他和三個小伙伴成為在新疆阿克陶縣*批種植海水稻的帕米爾牧民,負責在一片鹽堿地上播種。
小伙子們一人駕駛插秧機,一人盯著后面的秧苗,其他人則在地頭搬運。*年種植的生地不平整,機器輪子總是被坑洼別來別去,插秧機也老是扭來扭去,他們必須握緊方向盤,才能讓栽下的秧苗保持直線。
到了機器無法作業的地頭,小伙子們就卷起褲腿,跳進小腿深的泥水里,人工插秧。由于以前從沒干過農活兒,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總是不自覺地把秧苗插密了。“*天犯錯誤*多,現在好多了。”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憨憨一笑。
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今年27歲,他從小生活的新疆阿克陶縣汗鐵熱克村位于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植被稀疏。
汗鐵熱克村以畜牧業為主,全村僅有從山谷間“搶出”的497畝地,洪水一遍遍沖刷的碎石地極度貧瘠。當地政府也曾嘗試為牧民修路,但是每年洪水一來,所有努力毀于一旦。
小學畢業后,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主要負責放牧家里的50只羊和8頭牦牛,這是全家8口人的主要收入來源。
圍繞*扶貧*脫貧的目標,當地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到2020年,將帕米爾高原上的特困牧民分批搬遷到平原地區。2018年11月,汗鐵熱克村開始搬遷,目前全村258戶牧民已走下高原。
在距離縣城不遠的搬遷點,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樓房,不僅通電通水,還有天然氣和暖氣,4歲的兒子也能上免費的幼兒園。在搬遷點,先后有6000多名帕米爾高原牧民在此安家落戶。
下山之后,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一些牧民選擇進工廠當工人,一些牧民則種起大棚蔬菜,而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選擇到海水稻試驗田工作。
2018年10月,阿克陶縣與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合作,將扶貧搬遷點7260畝鹽堿地承包給對方。雙方約定,海水稻種植用工,優先選擇搬遷下山的貧困戶。
按照規劃,今年阿克陶縣先試種1000畝海水稻,預計全年臨時用工將達到2000人次,雇工全部來自附近搬遷點的牧民。
據青島袁策集團袁策種業有限公司生產隊長張立山介紹,從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已經在新疆喀什地區重度鹽堿土地上試種了300畝海水稻,當年畝產達到549公斤,取得初步成功。對有大面積鹽堿地的新疆來說,海水稻種植前景廣闊。
托乎提納扎爾·色提瓦爾地現在每月工資3000元,這比在高原上全家的收入都高,小伙子對自己的收入很滿意。
阿克陶縣委常委、副縣長吳建標說,牧民搬遷脫貧,*難轉變的是觀念意識,*缺乏的是技術。在海水稻試種田工作,牧民既增加了收入,還學到了實用技術,“這樣才能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