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石門云瀑盛景,逛絕壁玻璃棧道,賞白馬古寨風情,探尋民俗文化的神秘莫測……近年來,文縣在“碧水青山,魅力文縣”全域旅游品牌創建中,全面實現旅游產業特色化、旅游服務規范化、游客出行便利化、旅游環境優質化,讓白馬河景區新資綻放,山寨群眾依托鄉村旅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沿著一路歡唱的白馬河逆流而上,來到民俗文化情韻濃郁的草河壩村,來自八方的游客熙熙攘攘,觀山光水色,嘗特色美食,體驗民俗風情,在隨風飄逸的白馬酒歌中,讓放松的身心融合在古寨,徜徉在山水田園,盡享濃烈鄉愁的回歸感。這是在白馬河景區常常看到的景象。
每逢到了旅游的旺季,草河壩村大多的農家樂,都是游客滿院,臘排骨、山野菜、雜糧面、五色酒……山寨姑娘酒歌不斷,游客歡聲笑語連連。開辦農家客棧的王代娥說:“這今年生意比往年好多了,去年臘月準備的臘排骨,僅半年時間就剩不多了,這后半年得從鄉親們哪兒賣一些,才能夠用。”
緊緊抓住“文旅強縣”戰略的實施,文縣圍繞做優做強旅游品牌、做精做大旅游景區、做美做特鄉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務環境為重點,從“吃、住、行、游、購、娛”綜合消費入手,不斷開創了鄉村旅游促脫貧的新路子。
每當“池哥晝”鏗鏘的鼓點奏響,或人們跳起歡快的“圓圓舞”時,村支書曹代林臉上漾出的是甜美的笑容。曹代林說:“旅游扶貧讓寨子換了新顏,讓我們的生活變了樣,幸福的好日子比蜜還甜。”
自從舉辦了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旅游節后,白馬河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景區已經融合了白馬民俗文化展示、民俗風情演藝、特色美食、旅游商品、玻璃棧道體驗等,成為一個集自然風光、娛樂游購、民俗文化傳承與交流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景區。
文縣景順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胡強說:“今年,白馬河景區游客較往年都有增長,旅游文創產品、名優土特產銷售量很好,特別是白馬山寨的水磨雜糧面、五色酒、山野菜等*受游客歡迎。”
山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了鄉村旅游的活力,為游客和村民增添一分美麗和幸福。如今,在白馬河景區已建成了令游客仰慕的草河壩白馬民俗文化旅游體驗區外,還有鐵樓、寨科橋、李子壩、枕頭壩4個美麗鄉村,草河壩、入貢山、案板地、強曲、新寨等5個*傳統村落。高低錯落的民族傳統屋舍,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演繹廣場,溢滿歡歌笑語的民俗文化體驗房,吱吱嘎嘎日夜不停地老水磨……這一切,讓鄉村旅游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近年來,文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磨坊群打造、景觀廊橋、文化娛樂廣場等項目為支撐,大力改善交通道路,完善了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大大提升了白馬河景區的整體品質。
“我們還要繼續積極挖掘民俗文化資源優勢,大力推動旅游產業提檔升級,讓更多景區群眾吃上旅游飯,讓鄉村旅游成為增收致富的‘金元寶’。”鐵樓藏族鄉黨委書記余石東說。
如今,鐵樓藏族鄉美村民富,白馬河景區游人如織,文化旅游產業讓群眾嘗到了甜頭,助力鄉親們走上了富裕的小康路。據了解,今年,全鄉鄉村旅游人數已達到6.9萬人次,共創收560余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