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博物館】生肖紀年(月、日、時)是中國農耕文明發展過程的里程碑,對研究掌握自然科學規律,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進程中,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對應,歸類五行,和八卦四象組成一體,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組成的紀年(農歷),積累應證的自然變化規律,在農業科技不發達,農民靠天飯的漫長年代里,什么年干旱、什么年雨水多,農民參照這些規律,什么年適宜種什么莊稼。至今,在一些地方還流傳著“羊馬年,廣收田”,“就怕雞猴餓狗年”的諺語。
我們知道,十二獸歷顧名思義就是用12種動物分別紀十二年。換句話說,古人是因為發現不同年份更適宜某種動物的生存,才會用這種動物作為這個年份的象征動物。至于為什么存在著12年的周期輪回,因此只能是12種動物,而不是10種動物或14種動物,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學的問題。
中國有著豐富的農作物資源。伴隨著農業的發展,家畜飼養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以種植業為主家備飼養業為輔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中國古代農民飼養的家畜主要有豬、馬、牛、羊、雞、狗等六種,即古代常與五谷相提并論的六畜。中國古人用動物與農歷紀年相配,以一種動物作為當年出生者的生肖屬相,12年為一輪回。生肖中的動物依次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除了龍之外,其他都是和古代農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動物。生肖紀年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