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我家的西瓜產量怎么提高?”“別人家的瓜都開賣了,我家的頭茬瓜竟然還沒熟,頭痛得很!”近日的*午后,平湖市新倉鎮陽光枝頭農場里,農場主胡劍平不時向身邊的“專家”討教著。胡劍平是種植無花果的一把好手,卻是西瓜種植的愣頭青。“還好有講師的指導,不然還沒找出問題來。”
胡劍平口中的“吳老師”叫吳平,是平湖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副主任,也是“農民學堂”的兼職講師。今年4月,平湖整合全市30個機關部門(單位)資源,并通過校地合作,統籌6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洋教授”,成立了鄉村振興黨建服務聯盟。聯盟下設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5個紅色智囊團,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產業振興紅色智囊團“旗下”的“農民學堂”,由平湖市農業農村局與科技局牽頭建立,用以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培育新型農民。當天,吳平和科技局、鄉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將學堂開進了胡劍平的西瓜棚,現場為其答疑解惑。
悶熱的瓜棚里,吳平小心翼翼地行走著,不時蹲下身子瞧瞧被葉子掩蓋的瓜。一口氣走了好幾個大棚,才直截了當道出了病癥——“瓜棚管理過于粗放。”
一對一教學,手把手授課。“要想瓜長得好,采得及時,就得理藤!”就著瓜棚這間“教室”,吳平現場教了起來。只見她在角落找出一根藤蔓,為胡劍平現場演示了兩種理藤方式。吳平說,嚴格來講,要想西瓜品質好,從授粉開始就得理藤,并對每個西瓜進行編號跟蹤,不僅能提高產量、保證每顆瓜營養均衡,也便于瓜農準確把握*采摘時間。
“上次吳老師就是這么教我的,現在要是有人問我家的大棚有多少瓜,我肯定一清二楚。”接話茬的是新倉鎮秦沙村的西瓜種植戶沈川英。聽說“農民學堂”當天開課講西瓜種植,每天天沒亮就忙著人工授粉的她特地趕過來,想討一個既減負又增收的妙招。“蜜蜂授粉,產量能提高10%,既省力,西瓜口感也更好。” 吳平立馬開出了方子。
據悉,鄉村振興黨建服務聯盟成立一個半月,已幫助解決蘆筍病蟲害防控、養殖蝦病控制技術、糧食品種優選與高產技術等難題14個,開展“農民學堂”專題培訓286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45人次。此外,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聯盟還啟動了長三角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浙江大學鄉村振興專家工作站等6個重點共建項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