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在“融”,也難在“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從粗放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扶持與監督雙“管”齊下,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在日前舉辦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培訓班上,來自全國部分地級市的122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結合各地鄉村產業發展實際,邊學邊思、充分交流,從“創”“融”“管”三個方面共話產業興旺之策。
創——打造農村“雙創”升級版
近年來,國家為創業創新搭建了一系列平臺,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推動農村“雙創”升級版建設,讓“雙創”成果在農村厚土綻放,讓農村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陣地,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不竭動力。
在討論中,學員們認為,現在的農村“雙創”和過去相比,呈現出主體高端化、模式多元化、典型精品化的趨勢,但是在“雙創”升級版的打造過程中,各方面要素還存在“雙創”主體受限、專業能力不足以及農村“雙創”補貼少等問題。
如何在新形勢下打造“雙創”升級版?來自南京的學員郭雙慶建議,應該提升“雙創”對于新興力量的吸引力,拓寬參與“雙創”的主體;同時加強獎勵力度,對于創業者給予一些貸款等方面的支持。來自新疆的學員劉同友表示,發展“雙創”,必須進行資源整合,讓各部門職權劃分更明晰。同時,打造“雙創”的升級版,必須要有資金和項目扶持政策。
農村創業創新的升級離不開對“新”字的深入挖掘,然而目前部分農村“雙創”是創業多、創新少,有科技含量的更少,有些地方農村“雙創”僅僅停留在電商層面模式,沒有新模式、新創意。對此,學員們建議,應當挖掘“雙創”新增長點,發展“雙創”新業態。鼓勵引導各地發掘當地資源優勢,鼓勵“雙創”主體在生產兩端、城鄉兩頭尋找新的模式,不斷豐富“雙創”業態;鼓勵引導有實力的“雙創”主體創新技術,轉化現有科技成果,為農村“雙創”挖掘出新的增長動力。
融——三產縱深融合促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如何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是擺在鄉村產業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在“融”,也難在“融”。培訓班學員們在討論中認為,這一難題主要表現在缺乏融合的理念和思維、產業融合難、利益融合難、主體融合難四個方面。
學員們認為,三產融合發展的基礎在一產,政府應該重點支持基地建設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既防止扭曲市場,又為二產、三產發展及產業融合夯實基礎。從長遠看,無論對二產、三產如何扶持,其前提必須是設計好惠及一產和農民的機制,讓農民有更多機會參與到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
對如何完善利益融合機制,學員們提出,在條件適宜的區域探索推廣產業化聯合體經驗,引導合作社、家庭農場主動與龍頭企業實現較為深入的交易聯結、互助聯結和資產融合,共同降成本、降風險、集資源、提效益。
作為三產融合的重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當前站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突圍、路在何方?
學員們認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經到了一個不得不轉變思路創新發展的關鍵時點,必須找準問題、對癥施策。當前主要問題包括經營業主盲目跟風、規劃論證不夠;產品單一層次不高,過多依賴要素;單打獨斗聯動不足,資源盤活不足等。
對此,學員們也紛紛結合實際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山西運城學員吳肖江表示,解決上述問題應該在統籌發展上有所突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的一個結合點,希望能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個統一的頂層設計,以利于基層開展工作。
黑龍江哈爾濱學員關少林建議,農業農村部應繼續加大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提升打造一批*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的精品景區;同時加大紅色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服務,提高旅游景區和精品線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管——政府扶持與監督雙“管”齊下
雙“管”齊下促“龍頭”,帶動“龍身”更有力。龍頭企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訂單合同、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反租倒包等模式聯系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等“龍身”,是當前產業扶貧乃至今后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受到產業鏈條短、缺乏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資金緊張、生產水平低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龍頭”帶“龍身”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這時,政府就要通過“有形的手”來發揮扶持與監督雙“管”齊下的作用,做好引導,助企業一臂之力。
“龍頭”應該管什么?學員們建議,應進一步創新扶持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做合作社和農戶做不了的事情,鼓勵龍頭企業到鄉村建設原料生產基地,優先給予農產品加工、社會化服務等方面項目支持,加大農業產業化保險支持力度,探索將產值保險、價格保險和收入保險等納入扶持范疇。
具體而言,應該調整獎勵型政策導向,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合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能力;注重加強宣傳和培訓,形成強烈的合作運行共識。
“有形的手”一旦要“管”,就要“管”出效果。學員們普遍認為,在“管”的過程中,要防止政策出現只重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傾向,一定要強調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對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湖北十堰的學員劉軍建議,應當對龍頭企業帶動情況進行考核,建立考核約束機制,對龍頭企業社會效益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給予相應的支持,對于套取政策資金,帶動效用差的企業加入失信名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