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黔西縣錦星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大蔥種植3000畝,全力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脫貧質量。
連日來,錦星鎮慶民村貧困戶黃坤義正和村里的20余名群眾在大蔥基地里忙著移栽大蔥,自從把土地流轉給村級合作社發展大蔥種植后,他們一家便有了穩定的收入。黃坤義說:“我家3畝地按每畝400元的標準流轉給村里面,可收益1600元,然后在基地務工,一個月有3000多元,一年下來有幾萬塊錢的收入”。
目前,慶民村已種植大蔥50多畝,預計6月底將完成全村400畝大蔥移栽,可有效帶動全村260余名群眾實現增收,群眾除了可以拿到自家土地的流轉費,也可以選擇在基地務工。
與慶民村一樣,青溝村的十來名群眾*近也在忙著起壟、栽蔥。這兩年,不少群眾嘗到了栽大蔥帶來的甜頭。
為鞏固脫貧成效,確保貧困人口“清零”。2019年,錦星鎮進一步抓好脫貧攻堅后續扶持工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全鎮范圍內種植大蔥3000畝, 每畝大蔥一季總收入6000至7000元,凈利潤3000至3500元,每年可收兩季,可為全鎮群眾增收1800萬元以上,確保群眾經濟收入穩定增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