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無人機,2小時就完成了上百畝稻田的農藥噴灑。這些天,紹興柯橋區平水鎮會稽村的農田上,鑄鋪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祝譯棟正忙著無人機作業。“趁著年輕,我想利用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優勢,做不一樣的農業。”90后“新農人”祝譯棟說。
承包了600多畝農田的鑄鋪農機專業合作社,有各類自動化農機具50余臺,從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都實現了“機器換人”。祝譯棟還運用這些“高科技”服務周邊農戶,覆蓋農田近萬畝,年收益上百萬元,成為柯橋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也被稱為“綠領”“農村精英”。隨著柯橋區鄉村振興步伐的加快,吸引和培育了像祝譯棟一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扎根沃野,涌現出一大批“新農人”。他們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平臺讓土地生金,讓農業更有奔頭。
數十年與泥巴打交道的“老農民”也在求變求新。他們主動走進課堂充電,學以致用,把柯橋的現代農業做得風生水起。
“就算到了70歲,我也要學習。”今年55歲的陶里田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大茍說,就在不久前,他被區農校推介為高層次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全省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培訓班,學到了不少新知識。“這些都要記下來,教給大伙兒。”原來,王大茍還是區農民田間學校的組織者,他把教室設在藕田旁,現場指導農民科學種藕。“新型職業農民從根本上提升了農業發展動力,也為鄉村帶來了生機活力,帶動著更多農民走上致富之路。”柯橋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區依托省級高層次培訓、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養、農校自身培訓優勢,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從中受益的170多位“新農人”,正活躍在種養、加工營銷等領域,成為行家里手和致富“領頭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