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通過貴州省煙草局“牽線搭橋”,水城縣引進“貴州畢業烏蒙富民菌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駐阿戛鎮群福村,融資2805萬元建立了“水城縣群福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該項目于2018年7月建成投產,目前已生產菌包310萬包,產值720萬元,該項目共計解決當地236戶400人務工增收216萬元,其中貧困戶36戶45人參與務工,實現收入31.4萬元。
蘑菇從深山被請進“新房子”
曾經,菌類長在深山人未識,自生自滅,如今,它被“請進”栽培室,精心呵護,甚至實現工廠化栽培……
一頂頂大棚布滿田間,一片片食用菌越冒越大,一擔擔蘑菇行銷市場,收獲的喜悅寫在了菇農一張張的笑臉上。如今,在水城縣阿戛鎮群福村的群福恒盛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到處能聽到群眾們圍坐在一起聊蘑菇,念叨“致富經”,而小小菌菇迎來了長勢喜人的大好時節。
事實上,每年的這個季節,“黃金葉”育苗暫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傳統農業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然改變。菌菇也借勢長出了自己的風采。、
看著有序排列在“標準出菇房”內的菌棒上長滿了色澤可人的鮮菇芽,在此忙碌的村民喜上眉梢。因菌而忙,因菌而富,近年來,在阿戛人心里,幸福接踵而來。
剪摘鮮菇、裝車、運送市場,這些隨處可見的忙碌身影,給原本地處邊遠地區的阿戛鎮,迎來了一場山鄉巨變。
同樣,在阿戛鎮鹽井村境內的“嘎啦田育苗工場”,擺放菌棒的村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前幾天我們才將育苗場里的新一批菌菇剪摘完,這幾天又忙于新添菌棒了;有了去年種植菌棒的經驗,今年的菌棒長勢比去年要好得多;出菇量越大,我們的收入也就越多。”鹽井村村民趙澤群雙手捧住菌棒,笑著對記者說,“換著是以往,大家除了季節性忙碌,基本上都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做。”
聞訊趕來的阿戛鎮鹽井村支部書記范茂文也附和著說,“如今,一年四季都有錢可賺,大家也不愿意在家里閑著。”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如今,不管是位于群福村的“群福恒盛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還是位于鹽井村的“嘎啦田育苗工場”,映入眼簾的都是一排排菌棒像一堵堵白色的高墻,筆直而整齊地羅列在“標準化出菇房”和“育苗工場”內。
菌菇散發出的清香,讓人在欣喜中多了一劑微醉之感。
“如果沒有近年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全面建設同步小康社會的號召,在這原本荒蕪的山區地帶,大家根本看不到農業產業呈現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情景。”范茂文說。
回顧過往,這里的村民們一年下來,除了單一的種植烤煙并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日子也過得不溫不火。
“往年的這個時候,單靠種烤煙,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些失落;現在不一樣了,只要有時間來到育苗工場務工,每天差不多都能掙到七八十甚至上百元的收入;國家的政策好啊!阿戛鎮能有今天這樣的發展,老百姓在家門口可以干活、把錢賺進口袋,這是我們的夢想。”鹽井村另一位村民頗有感觸地說。
用品牌引領“菌界”潮流
與此同時,該項目以“嘎啦田育苗工場”為食用菌種植示范點,通過點、線、面帶動復制推廣,采取“政府+煙草公司+龍頭企業+煙農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種植模式和“貧困農戶+煙農合作社+村委會”的利益鏈接機制,利用育苗大棚12000平方米共32個大棚種植兩季秀珍菇。截至2018年10月,育苗工場共種植330580棒,采菇92072公斤,總收入約735122元。
另悉,為進一步充分利用好資源條件,嘎啦田育苗工場還于今年新添平菇種植,整個工場今年預計出菇45萬棒。
“這可是咱村村民致富的寶貝!”談到食用菌種植,范茂文的話匣子打開了。他說,食用菌栽培成功后,鹽井村很多村民都開始種植食用菌,致富門路又多了一條。
據介紹,被譽為“黃金葉”的煙葉一種以優強產業帶動區域性發展,促進脫貧攻堅的鮮活的農業產業發展樣本,而菌菇種植產業的興起,則是循環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新例證。
在水城縣、在阿戛鎮,農戶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了,生態水城的“致富新歌”已然奏響。
時下,生態水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涼都”大地上,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壯麗山河畫卷也隨之徐徐鋪開。
下一步,阿戛鎮將持續下活、下好“群福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項目”這盤“大棋”,并結合整個阿戛鎮的農業產業發展實際,積極組織培訓活動,讓該項目所涉及的村民繼續學習“蘑菇種植”等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能,并免費為貧困戶提供菌棒,讓他們進行試種。引導更多農戶加入到蘑菇種植中來,力爭把“群福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及“嘎啦田育苗工場”等的蘑菇種植,做成阿戛鎮具有帶動性的產業及農戶增收致富的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