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三十里鋪南陽山村,漫山遍野的啤特果樹郁郁蔥蔥,在這片熱土上孕育著希望。
南陽山村共有315戶154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0戶141人,耕地面積1916畝,是2000年退耕還林全覆蓋村之一。
南陽山村黨支部始終堅持為群眾謀幸福,探索出了一條啤特果種植促群眾增收的發展路子,結合自身啤特果種植優勢,在2010年以貧困戶為基礎社員,以能人大戶為核心社員,籌建成立了和政縣南陽啤特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黨支部引領下,動員引導10戶貧困戶、12名黨員加入了合作社。帶動社員每人年均增收4000元,逐步形成了“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運作模式。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合作社計劃繼續動員貧困戶和黨員積極入社共同致富,擴大合作社啤特果種植面積,不斷助力群眾增收。
把啤特果產業作為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來培育和壯大,采取建儲存冷庫、種植基地等方式,一步步鋪平啤特果從農戶零散種植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的道路。“啤特果的采摘時間一般在中秋節前后,采摘后要存放一段時間才能食用,季節性很強。以往,人們只能在秋冬季才能吃到,過了秋冬季,也就吃不到啤特果了。”村支部書記胡云告訴記者,2014年合作社建立了可儲存果子25噸的冷庫一座,有效解決了啤特果存貯問題,破解了人們秋冬季才能嘗到山珍啤特果的遺憾和啤特果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難題。現在種植規模達1000多畝,通過建立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運行,讓果農看到了啤特果產業的廣闊“錢”景,啤特果已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在村民楊正財的果園里,記者看到啤特果掛滿了枝頭,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談到以后的打算,他說自己種了30多年的啤特果,以前不懂種植方法,現在充分利用資源,啤特果樹間套種了牡丹、魯冰花以及農作物等,不僅可以觀賞,還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真是兩全其美,一年下來也能收入3萬多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