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尤為重要。目前天津市寶坻區鄉村正在對此進行有益的探索,農村基層協商民主蔚然成風,為鄉村治理有效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模式。
在寶坻區大鐘莊鎮大米莊村,2016年建起了村史館,而這一決策是在寶坻區全面推行的“六步決策法”程序下完成的。大米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國介紹:“‘六步決策法’就是要經過村‘兩委’會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征求意見形成議案,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通過,鄉鎮黨委、政府對議案內容過程進行審查這三個程序,還要經過民主協商議事會、村民代表入戶征求意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通過,在村務公開欄限時公開,決策過程有村務監督委員會及村民代表監督、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由村委會組織實施,這后面三個過程來實現。”有著冀東根據地紅色底蘊的大米莊村,村史館新建就舉行了首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收藏展,成功展出50名藏友的2600件精品。同樣經過以“六步決策法”為基礎的基層民主協商,大米莊村大事決策順利落地,形成了以“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為定位的“一街、兩環、三輻射、四基地”的多元產業格局,打造紅色旅游和綠色農副產品研發檢測基地。
大米莊村只是寶坻區眾多村莊的一個縮影。在寶坻區,越來越多的鄉村通過協商民主找到了發展的定位和有效措施,駛上鄉村振興的快速路。
大事小情議一議 協商民主氣更順
2013年6月,在推行村務公開、“六步決策法”民主管理基礎上,經過了調查論證階段,寶坻區開始在全區各街鎮先期開展試點基層協商民主,之后進入全面推開階段。
寶坻區不斷深化農村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在魚池發包、土地流轉、修路、危房改造等村級事務決策前,農村群眾采取自由平等對話、討論、磋商、審議等方式,廣泛直接地參與村級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使民智民意能夠貫穿決策過程中,促進農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不只是大事要民主協商,具體的小事也容不得半點兒馬虎,這關系到農村基層的穩定與發展。”張志國說。在大米莊村實施道路硬化工程中,由于路兩旁的樹木大多是以前老人種下的,部分村民不同意移栽。大鐘莊鎮黨委與村“兩委”研究后,實行協商民主制度,讓村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綜合了多方意見,*后作出將樹木集中移栽到村西北頭的決定。如今,大米莊村不管是大事小情,都要經過民主協商,老百姓氣順了,干勁兒更足了。
寶坻區在推行基層協商民主中,還根據協商內容的需要進行懇談式、走訪式民主協商,在重大事項上通過民主議事會的形式進行民主協商。
組織政策有保障 綜合服務有“中心”
為了推行基層協商民主,寶坻區首先完善組織機構,健全各項功能。區里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紀檢委、組織部、人大等相關領導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任辦公室主任,有紀檢委、組織部等16個成員單位。在鄉鎮及街道也相應成立領導小組,積極推行基層協商民主。
寶坻區制定出臺了《關于推行農村基層協商民主制度的意見》,對相關程序和環節進一步規范,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同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村級重大事務“六步決策法”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基層協商的程序。
協商主體包括村“兩委”會成員、村級事務助理、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與協商事項相關的利益群體代表或個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威望較高的群眾、街鎮及區直職能部門相關人員、普通村民。
協商內容,一是村級重大事務,包括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制定和修改;本村發展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和調整;村年度工作計劃及資金預算安排;撤村建居;土地調整、流轉、承包經營,征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使用和處置;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各類社會保障資金、補貼和政策的落實等。二是村級一般性事務,包括各類先進的推薦、低保戶申請、困難戶村級補助、矛盾糾紛調處、上級布置的一般性工作任務等。
寶坻區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廣播、公示欄等宣傳農村基層協商民主制度,提高街鎮領導重視程度,擴大村民和村干部認同度。同時進行過程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區成立了12個檢查組,深入所包街鎮落實制度落實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協商民主的順利推行,還緣于寶坻區“一站三中心”的建設基礎。在寶坻區的每一個鄉鎮街,都設立有經濟發展服務、社會事務服務、群眾來信來訪接待“三個中心”,在村內建立綜合服務站。
寶坻區郝各莊鎮西郝各莊村村民王景云提起過去到鎮政府辦保險的事,說:“當時辦事那個難!到了鎮里不知道找誰辦,一道門一道門地進,一個人一個人地問。現在辦事只要去鎮中心*就妥了!”“三中心”實行固定場所、集中辦公,實現走進一道門、服務一站式、辦結*性;綜合服務站由駐村干部、村(居)干部或大學生村官作為助理,為群眾提供大事小情的代辦服務。寶坻區“一站三中心”“一村一站一助理”的社會治理模式將工作觸角進一步延伸到鄉鎮(街道),形成了“鎮村一體、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也促進了基層協商民主制度的落實。
協商民主齊自治 村莊發展更長遠
“干事尊重群眾意見,大伙兒多商量,同意就干,不同意就緩辦,這就是咱村的群眾路線!”談起基層協商民主,寶坻區周良莊村民張學義豎起大拇指。
如今,寶坻區村民的大事小情都是通過“六步決策法”、協商民主制度解決,村級事務決策中有了“村民”這個份量*重的主體,他們的話語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發揮,實現了從過去被動接受到現在主動參與的蛻變。寶坻區推行的基層協商民主是一種過程民主,不僅使村民具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等,而且在議事過程中程序公開,防止了暗箱操作,協商結果及時公開回應,促進了基層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寶坻區林亭口鎮雙莊村通過協商民主制度,提出建設箭桿河五七干校,以追憶過去年代、感受特殊記憶為主題,打造干校療養園、紅色文化園和耕讀文化園,成為箭桿河文化旅游集聚區的一顆明珠。
寶坻區農村基層協商民主制度,搭建了發動村民自治、凝聚村民共識的高效平臺,廣大村民可以憑借自己所思、所想、所盼影響甚至決定決策結果,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參與感,使得村莊得到長足發展。
八門城鎮歡喜莊村通過協商民主,依托日漸形成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引導農民發展特色養殖和生態旅游,打造集鄉野觀光休閑娛樂、農家體驗、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特色魚米之鄉。歡喜莊村的八門城、金寶、歡喜品牌大米也銷往了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走進高鐵、高校及大型超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