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直接、*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2016年,海西州制定《海西州發展產業脫貧攻堅行動計劃》,要求結合多種產業形式,拓寬產業脫貧途徑;結對幫扶選準產業,制定方案*施策。發展產業打好組合拳,做到一子落而滿盤活。
種植花卉、制作鹽雕、加工熱敷鹽、開辦農家樂……村民變股民、村民變工人、村民變老板……烏蘭縣銅普鎮都蘭河村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深挖產業集群優勢,提高村民自我發展能力,走出一條*脫貧后續產業發展新路徑。
產業帶來新盼頭
發展產業和脫貧攻堅并駕齊驅,都蘭河村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牧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加快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都蘭河村依托茶卡鹽湖的發展優勢,將重點貧困村扶貧資金300萬元,旅游發展資金22萬元投入茶卡鎮“兩街”建設中入股修建賓館,發展旅游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與青海油田公司和烏蘭縣金泰哇玉公司等協作,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將脫貧戶扶貧資金108.16萬元以入股方式注入烏蘭縣金泰哇玉扶貧產業園,以每年12%分紅。
“通過發展產業,不僅村民增收,而且村集體經濟也壯大了,我打心眼里高興呀。”*書記高偉國說:“去年,在聯企興村工作中,為發展后續產業,我們與結對幫扶單位茶卡鹽湖公司簽訂鹽雕和花卉種植協議;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去年村里積極爭取50萬元援青資金,今年修建新的加工廠房,還積極鼓勵一部分村民發展農家樂和民宿。”
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之后,村民的思想觀念也在轉變,對今后的生活有了更大的盼頭。
“你好,歡迎光臨二姐農家小院,請坐,看看菜單,想吃點什么?”都蘭河村二姐農家小院剛開業不久,老板忙里忙外地招呼客人。中午時分,已有三桌客人在等待用餐,老板娘倉生蓮在廚房和餐桌來回忙碌著。
“二姐農家小院是在村委會支持下開起來的。高書記帶我們去互助考察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尋思著,我也可以試著發展農家樂。回來后,我就把北房收拾出來變成了小賓館,院子裝修好發展餐飲,現在每天來吃飯的客人都有好幾桌。”倉生蓮說。
從四川來青海的劉華為和朋友開車經過都蘭河村,被路邊七彩風車長廊吸引。沿著風車長廊進了村子,發現二姐農家小院,他們決定進去嘗嘗。“老板,你家的菜分量足,味道也不錯。”劉華為說:“這里環境不錯,服務態度也很好,在烏蘭能找到這么好的農家院真不錯。”
產業帶來新生活
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探索農村“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發展模式,都蘭河村靠發展產業摘掉了窮帽子。
都蘭河村利用茶卡鹽湖旅游資源優勢,把特色旅游紀念品加工及住宿餐飲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
“2015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去年縣政府和茶卡鹽湖旅游公司的扶持下,我們種植花卉、制作鹽雕、加工熱敷鹽、開農家樂、外出打工,人均收入達到9000多元。”都蘭河村黨支部書記劉立君說,村子與茶卡鹽湖文化旅游公司簽訂10萬件旅游工藝品加工協議和12萬盆盆栽的收購協議,茶卡鹽湖旅游公司解決了30多位村民就業。
隨著扶持產業發展工程深入開展,村民通過辛勤勞動增加收入,干起活來更有勁了。
“嚕嚕嚕嚕,開飯啦!”村民童志紅提著青菜,徑直走向雞棚。散養的土雞昂首挺胸,機靈的眼睛咕嚕嚕轉,看到食物,如同聽到集結令,撲閃著翅膀咯咯咯叫著來到跟前,爭搶進食。
“養了多少只雞?”“已經養了幾個月了吧,是不是可以賣了?”“雞長得挺好啊,一只也有好幾斤吧?”*書記高偉國一到童志紅家就與她拉家常,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去年,我們鄰居李成連養的雞挺搶手,在高書記幫助下,今年我們也養了200多只雞。我每天把自家種的菜摘給它們吃,你看,它們吃得多歡,現在一只雞有4斤左右了,一只可以賣120元左右,今年要是養得好的話,明年再養多一些。”童志紅說。
產業帶來新甜頭
不出村,有活干,把錢掙。可以在家門口上班,村民有了工作更有了收入,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王建華,完成‘多肉’產品47件,每件單價1.2元;拉姆,完成‘新生肖’84件,每件單價1.2元;龔秀萍,完成‘love熊’68件,每件單價1.6元……”工廠的墻上,貼著鹽雕加工人員產量及工時費統計表,村民龔秀萍完成數量較多。
“將配好比例的鹽調色,裝入模具,放入烤箱烤制,成型后取出……”村民龔秀萍正在制作首飾盒鹽雕,一個小小的首飾盒鹽雕,從開始到制作完成,她用了10分鐘。“我以前在家種地、帶孩子,根本沒有掙錢的機會。去年7月我去廠里學作鹽雕,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收入,上個月我領到了3000元工資。在這里上班真方便,掙錢、照料老人、接送孩子都不耽誤。時間靈活,而且多勞多得。”龔秀萍高興地說。
高偉國說:“我們爭取到50萬元援青資金修建旅游產業發展合作社鹽雕廠,開發制作鹽雕、熱敷鹽、刺繡等產品,充分調動村民的發展積極性,有力推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自從有了這個廠,我可以在家門口干活掙錢,工資每個月固定發,中午和晚上還能回家里,很方便。”談及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張貴蓮高興地說,以前只能到處跑著打零工,還得照顧家里,長期在外也不方便。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目標干到底。黨建引領興產業,產業扶貧車間里致富的馬達火力全開,一個致富村正闊步邁向致富新時代。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總要求,都蘭河村持續發力,*發展產業,穩定增加村民收入,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