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業工作非常熱愛。既然組織信任我,我就必須把工作做好。盡自己*努力幫農民增收、致富,這就是我*的心愿。”這是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獲得者、綏化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高金保對自己的總結。初聽這些話語,似乎太過平凡、質樸,但在不斷深入的采訪中,記者卻*次受到心靈的震撼。在平凡的崗位上,高金保幾十年如一日的踐行著自己的初心。正是這日復一日的點滴“平凡”,才累積、鑄就了他的“不平凡”。
情系黑土奉獻三農
1998年,26歲的高金保剛從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科技大學)畢業,就到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任鎮長助理兼秦家村村委會副主任。他負責扶貧包戶的王大娘老兩口長期患病,家里只有幾畝地。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一年時間,高金保硬是從選礦專業的畢業生,蛻變成了能種出頭等莊稼的“土秀才”,也成了為秦家村百姓排憂解難,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明白人”。
2001年,高金保因工作出色被借調到綏化市農委。臨行這天,村里百姓依依送別的場景成為了他日后為三農工作忘我奉獻的不竭動力。從2005年到2011年,踏實肯干、認真負責的高金保先后承擔起農村減負辦科科長、新農村建設辦副主任、經管科科長等崗位工作。2012年,邁入不惑之年的高金保開啟了職業生涯的一個全新階段,擔任農業農村部門*科室——種植業管理科科長,也就是俗稱的“生產科科長”。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在生產科,一年四季都是旺季,心里始終裝著農民的高金保也開啟了“全年無休模式”。
剛進生產科,高金保就迎來了“建設水稻智能催芽車間”的艱巨任務。“以前農民催芽都是各家各戶炕頭捂,七長八短不說,農時也相對滯后,插6月秧是常態。但是智能催芽車間催芽不但芽齊苗壯,更重要的意義是能廣泛引領農時。”為了建好催芽車間,高金保數次到建三江“取經”,從車間建設開始,他就一直奔波在基層指導監督,*多時*要跑3個縣。“我還記得剛開始建園區時,一片大泥地。高科長三天兩頭就從市里跑來慶安看看。后來建催芽車間時是3月份,車間里全是冰,冷的不行,他卻一句怨言都沒有。一開始,很多農民不太認可這種催芽技術,高科長就到園區耐心地給大家講解,認真參與討論。為了幫助農民增收,他真的是義無反顧的付出。”慶安縣久宏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技術員王可榮這樣告訴記者。
服務百姓任勞任怨
已認識高金保多年的慶安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范軍告訴記者,他眼中的高金保,似乎是一個從來不會喊累的“鐵人”,但自從他進了生產科,卻真是眼看著他原來一頭濃密的黑發漸漸有了白茬。“2013年為了籌備全市現場會,他被大雨澆的全身濕透了卻仍然留在現場指導。2016年臺風‘布拉萬’登陸我省后引發蟲害,他堅持在一線指導防控,從地里查看災情出來全身都是蟲子,看著都瘆人。去年冬天,全市的秸稈禁燒任務特別嚴峻。我們縣領導干部是4班倒,高科長卻是白天給我們指導,晚上還跟我們一起遛火線,那份干勁連我們基層的小伙子都自嘆不如……”回憶起這些年與高金保相處的點點滴滴,范軍語氣中滿是敬佩和心疼。
綏化市北林區保田現代農機合作社農業技術員牛春林告訴記者,在他和其他農戶眼里,從來沒把高金保當成“領導”,而是當成了自家兄弟。“金保這個人脾氣特別好,對農民也特別有耐心,什么事都替大家想在前面,就說他參與編輯的《水稻/玉米/大豆生產日歷》這本小冊子,事無巨細地告訴我們每個農時該做的事,該注意的病蟲草害等問題,讓我們真正實現了標準化種植。無論什么時候什么事問到金保,我們都覺得‘很仗義’。這才是我們基層*需要的農業干部。”
牛春林還表示,進入大農業規模經營階段,農業技術對產量的影響可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農民是能種地,但不代表“會種地”。高金保帶來的技術指導,往往是雪中送炭。“今年春天育苗時,我在外地突然接到金保的電話,說他到我棚里看苗時發現我的稻苗得了‘綿腐病’。我趕回去一看,心里直后怕,要不是金保發現及時,再晚5天,我這80公頃地的苗就治不過來了。”
舍家忘我大愛無私
在他的“90后”同事劉欒眼中,高金保是不管刮風下雨都下鄉,前*加班到深夜兩三點,第二天仍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忙碌著。在他的領導、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林昕眼中,高金保是明明年輕時生過大病身體怕累怕熬夜,卻任勞任怨、貪黑起早,從不對組織提要求,全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三農戰線上的好干部。但在他的妻兒眼中,他卻是一個并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林昕告訴記者,去年9月開始,全市進行“大棚房”專項整治行動,半年多的時間里,高金保始終處在加班加點、深夜才“回家看看”的工作常態中。今年3月的*,高金保突然接到剛做完大手術不久妻子的電話,說她頭暈的厲害。抽不開身的高金保讓妻子找親戚陪同去醫院,隨后就掛了電話。忙到深夜回家,高金保才得知妻子在家發生了休克,幸虧親戚及時趕到才沒出大事。滿心愧疚的高金保答應第二天陪妻子做詳細檢查。結果第二天上午,接到單位電話的高金保給正在等待做B超的妻子扔下一句“單位有急事,下午再領你看”,就急匆匆趕回了單位,卻一忙就又到深夜。
“兒子今年已經19歲了,我沒怎么管過。妻子前幾年還常常問問我回不回家吃晚飯,后來干脆就不問了,因為十次有九次我都回不去。”高金保說,他心里對家人很虧欠,但農業工作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百姓飯碗,耽誤不得。不能當家人的堅強靠山,更要當好農民們的“及時雨”。
面對工作義無反顧、面對農民毫無保留,20年來,高金保始終挑重擔在肩頭、裝責任于心間、待農民如兄弟、視事業為生命,用平凡而不凡的點滴書寫著對黨的無限忠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