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酷熱的驕陽曬得人汗流浹背。7月16日下午,宣城宣州區朱橋鄉裕豐村黨委書記陳標江在自己承包的稻田里轉了轉,看看稻苗生長情況。一個月前,在這里,陳標江和妻子余翠紅忙得熱火朝天。說起他的這塊地,今年可是“大豐收”。2018年年底,陳標江從村民手中承包了30畝田地,開始了“稻蝦種養”。由傳統的種植轉變為種養結合的綠色農業種養,開啟了“一田雙收”的致富新模式。
以身試險 勇闖一條致富路
2008年7月,村兩委換屆時,陳標江被選入村兩委班子,在村里干起了出納會計。那個時候的他,是村里種田能手,也是養殖“土專家”,大家都很佩服他。
2018年7月,陳標江當選裕豐村黨委書記。裕豐村是萬畝大圩,秸稈禁燒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傳統的種植方式,投入成本大、收入低,如何調結構促增收,讓現代農業煥發新的活力,成了壓在陳標江心里的一塊大石頭。
2008年,安徽省提出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這一工程的啟動,如一股春風吹進了陳標江的心里,一直眉頭緊鎖的他,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可‘稻蝦種養’技術如何學?怎么種養?”這又讓他犯了愁。2018年10月份,裕豐村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了馬鞍山越野生態有限公司,因為該公司看重了裕豐村的地理環境和產業模式。該公司的“引進”不僅為裕豐村帶來了免費的稻蝦種養技術,還提供高品質的蝦苗,可謂是“一舉多得”。去年,該公司在裕豐村征地130畝用于“稻蝦種養”。村里有了“靠山”,陳標江底氣十足,信心倍增。
一心為民謀發展。一心想要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陳標江,決定自己帶頭先干。說干就干,2018年年底,陳標江承包了30畝地,開始“稻蝦種養”。從選地、挖地及防逃設施等一切準備工作的完成,陳標江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從購苗投放到田間管理,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記下來。白天忙完村里的大小事,晚上陳標江就騎著摩托車去馬鞍山越野生態有限公司基地“取真經”,通過多次的上門交流和面對面的技術指導,慢慢地,陳標江“稻蝦種養”終于走上了正軌。
帶動村民共奔美好新生活
“為了增加效益,稻子馬上就要植補了,稻種20號前一定要播下去……”7月16日下午,陳標江在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稻蝦共作時種稻應注意的具體事項。
說起“稻蝦種養”技術,陳標江娓娓道來。他說:“‘養蝦’*難的就是田間管理,苗種要健康,水質要求很高。”每天早上五點鐘,陳標江都要去田里轉轉。白天、晚上定時投料,還得隨時注意水質情況。今年6月份,陳標江比往年都要辛苦,整個月他就住在了田邊的庫房里。每天晚上七點放籠,第二天凌晨三點起來收籠賣蝦。
“今年,成品蝦賣了15萬左右。接下來,我們還能賺一季水稻錢,大約3萬元。到明年年初還有1季蝦苗,大約收入6萬元。”今年的“大豐收”,更加堅定了陳標江要帶領村民走“稻蝦種養”這條致富路。
村民徐啟仁,是裕豐村廟南村村民組村民,2018年年底,他在陳標江的帶動下承包了20畝田,和陳標江一樣,今年也賺了不少,成品蝦賣了9萬多。“書記號召我們,我們就跟著書記一起干了。”不僅徐啟仁相信陳標江,還有村民陳鋮,他承包的32畝地今年也有了不錯的收入。“以前種稻子,秸稈還要還田,費時費力。現在稻蝦共作需要秸稈,秸稈不用處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談起“稻蝦種養”這個新模式,陳鋮是百分百地支持。
“稻蝦種養”不僅帶動了村民致富,還助力脫貧攻堅。70歲的吳曉龍,是裕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的八畝半分地去年租給了陳標江,每年收入4250元。
“希望能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稻蝦種養’新模式,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以生態綠色的新農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陳標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