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小林鎮魚龍村13社,一臺聯合收割機正在來回穿梭收割水稻。站在田坎望去,金燦燦的稻谷把溝田染成一片金黃,微風拂過,稻浪起伏。
銅梁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良,是渝西片區*安排示范種植重慶優質稻的區縣。小林鎮由于土壤和自然條件特別適合優質稻生產,成為銅梁的示范種植地。
當天這場收割與農民常規的秋收不同的是,迎來了兩位水稻專家——重慶農科院研究員、博士后姚雄和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全國知名水稻專家王龍昌。他們帶著科研團隊多次到小林鎮魚龍村指導優質稻生產,此次又特地前來測定產量。
“魚龍村推廣的水稻品種叫‘渝香203’,是地地道道的‘重慶產’優良中熟水稻品種。這種大米呈長粒型,煮飯滋糯適口,有天然香氣,被稱為‘重慶造’的泰國香米。”姚雄說,“渝香203”經過各種指標檢測,達到國家一級香米標準,是重慶*達到國家一級香米的品種。
一塊田收割完畢,專家和鎮村干部、專業合作社人員一起當場過秤,直播和機插畝產分別為600.91公斤、648.29公斤。
專家鑒定結果表明,示范片在栽培上采用了機械整地、集中稀泥育秧、毯苗機插、粒芽肥高效施用以及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技術。與當地非示范片傳統人工育秧移裁比較,氣象災害與病蟲害損失降低3%,節省用工35%,每畝減少投入150元。按國家糧食收購價2.52元/公斤核算,示范片攻關田每畝節本增收398元。在生產過程中體現了抗病、抗倒伏力和需肥量低的特點。
“這個產量水平打破了過去優質稻優質不高產的常規,證明了重慶造優質稻既能高產又能優質。”姚雄說,實踐證明,大面積推廣“渝香203”,是提升重慶大米品質,提高種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舉措。
據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從江介紹,“渝香203”以直播和機插兩種方式種植,整個生長期采取綠色無公害栽培,肥料以有機復合肥為主。在生產過程中體現了抗病、抗倒伏力強和需肥量低的特點,節約了生產成本。
今年,小林鎮魚龍村采取村里、專業合作社和包括貧困戶在內的農戶發展250畝優質稻,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增收的多贏局面。
“這些優質稻谷,合作社將采取土法加工成常規和禮品包裝兩種規格,把農產品提升為旅游產品,由愛在龍鄉鎮電商平臺曉霖捎客統一經營。”小林鎮黨委書記涂偉生說,明年,鎮里將大面積推廣“渝香203”,帶動更多的農戶種植優質稻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