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威寧,秋高氣爽。蜿蜒的盤山公路兩旁,一壟壟白色薄膜靜臥在田間,里面的種子或是蓄勢待發,或已沖破泥土露出嫩綠。在平坦的山野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今年6月以來,威寧自治縣因地制宜,利用低緯度、高海拔、強光照、大溫差等優勢條件發展蔬菜產業,規劃建設五里崗街道、草海鎮、小海鎮、雙龍鎮、陜橋街道、海邊街道6個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主要種植白蘿卜、白菜、蓮花白等“三白”蔬菜,規劃面積6.5萬畝,其中環城周邊2萬畝,其他鄉鎮4.5萬畝,解決貧困人口2500余人就業。同時,基地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引進多家龍頭企業作為經營主體具體負責生產管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將利潤的55%平均分配給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確保人均享受一畝基地分紅。
“‘缺窩’的要補種,間苗是為了讓苗間空氣流通、日照充足,旁邊的雜草也要全部清理出來,這樣種出來的蘿卜既能保證品質又能保證產量。”8月25日下午,五里崗街道寒洞社區蔬菜基地,管理員夏蘭英正指導農戶栽種白蘿卜。
種了十多年的傳統農作物,夏蘭英認為種蘿卜和種苞谷洋芋大不一樣,“只有精心管理,它們才長得好,賣得好。”經過技術培訓和講解,在基地務工的群眾都把這還未破土而出的蘿卜當成了致富寶貝。
“這批蘿卜是8月初種下的,長到2至3斤就可以拔了,這時候的口感*。”寒洞社區居委會主任陳相軍介紹,五里崗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涉及寒洞、白巖、中塘3個社區,共連片種植“三白”蔬菜5600畝,其中寒洞社區1600余畝,覆蓋社區425戶農戶。
夏蘭英家流轉了10畝地給基地,一年有8000元的土地流轉費,她在基地當管理員,每個月還有3000元錢的固定工資,“不用外出找事做,日子照樣過得好!”
和她一樣受益的,不在少數。*貧困戶陳世平家流轉了38畝地,每年單是流轉費就有3萬多元,妻子在基地干活,他還在社區做保潔員、護寨員,“如今這樣的好政策,讓社區發展起了蔬菜產業,我們這才脫了貧。”
像夏蘭英、陳世平這樣增收致富的例子,在五里崗街道不勝枚舉。
“目前,有金豐、金田、九欣3家公司與合作社簽訂協議,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公司每天支付80元務工費,政府再補貼20元;一般農戶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天也有80元工資。農忙時,有上百人在基地務工。產生效益后,利潤的55%歸貧困戶、40%歸公司、5%納入村級集體經濟。”陳相軍說,利益聯結捆綁在一起,可實現三方共贏。
聽說白巖社區支書張立軍是當地的蔬菜種植大戶,他牽頭成立了威寧縣春天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帶著老百姓種了800余畝白蘿卜。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們便輾轉至白巖社區居委會。在居委會門口,連片的地里,覆蓋著地膜的白蘿卜在陽光下閃著銀光。
“我們這里的白蘿卜從2月份開始種,一年種三茬,期間每天都有新鮮白蘿卜出售。”張立軍說,白巖社區共有660戶2783人,有勞動力近800人,基本上都在基地或附近其他專業合作社基地干活務工,既能增加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庭。
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中,*關鍵一環是產銷對接。目前,春天牧業合作社平均畝產白蘿卜6至7噸,市場前景好時,每噸能賣出2600元的“天價”。為了保證蘿卜供應“不斷線”,合作社還專門在貴陽雙龍批發市場租了3個倉庫,就地及時批發新鮮蘿卜。
合作社產出的“三白”蔬菜源源不斷運往貴陽、遵義、昆明、廣州等省內外市場。前不久,合作社搭上云南通??h“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生產加工基地、出口外銷基地的“線”,把蔬菜運往該地,與當地冷鏈物流公司“拼車”,將產品銷往東南亞市場。
“由通海那邊的公司打冷后組織外運,我們賺中間差價,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冷鏈系統,直接對接海外市場,賺頭更大!”張立軍道出了發展產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距離蔬菜基地*近的是十多公里外的草海鎮卯關社區冷鏈物流中心,不過,要打冷的蘿卜是不能長途搬運的,要就近清洗、包裝。下一步,合作社將爭取籌建一個800立方米的蔬菜貯藏冷庫,避開低谷時期,保障合作社及群眾收益。希望政府或有關部門能給予我們幫助,使我們的蔬菜隨時都能夠賣個好價錢。”
據統計,白巖社區可耕種土地6691畝,目前,僅金豐公社種植700多畝、九欣公司種植800余畝、春天牧業合作社種植800余畝。
對于張立軍而言,在白巖社區發展蔬菜產業的空間還很大,市場前景也不可估量,“希望政府能批這樣一塊地給合作社建冷庫,屆時將帶動更多老百姓發展。”
作為“云貴高原65個高山冷涼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重點縣”和“全國153個夏秋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縣”,近年來,威寧以“三白”蔬菜為主,“四化”同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縣蔬菜產業在短期內實現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明顯成效。
基地建設集約化。建立優質商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大宗蔬菜生產示范基地、零星種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大型集約化蔬菜育苗中心1個,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新增蔬菜種植基地20萬畝,其中“三白”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6.5萬畝。計劃到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50萬畝以上,年總產量500萬噸以上,總產值突破50億元。
產業種植規?;RM廣州江楠集團等有實力的蔬菜生產經營企業,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建設為契機,通過聯合、參股、兼并、租賃等方式培植一批帶動能力強的本土企業,通過科技示范引領,蔬菜種植面積穩步擴大,質量逐步提升,銷售渠道通暢,效益不斷提高。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以草海鎮、雙龍鎮等為中心的冷涼蔬菜基地;以牛棚鎮、迤那鎮、麻乍鎮等為中心的春提早、秋延遲蔬菜基地;以中水鎮、玉龍鎮、哲覺鎮等為中心的越冬蔬菜基地。蔬菜產業從小到大快速發展,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逐年穩步提高。
蔬菜營銷品牌化。以“烏蒙山寶·畢節珍好”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為統領,打造“威寧高山冷涼蔬菜”公共區域品牌,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組織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創建蔬菜名優產品;在獲得威寧白蘿卜地理標志認證保護的基礎上,繼續申報威寧白菜、威寧蓮花白地理標志認證保護;建立蔬菜經營連鎖店,實行蔬菜品牌化營銷。通過品種改良、品牌營銷,已認定蔬菜無公害產地118個、面積82.4萬畝,認證無公害產品112個。
銷售渠道多元化。組織強有力的蔬菜銷售專班,緊盯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氣候炎熱地區和東南亞等目標市場,全力深化校農結合,讓威寧高山冷涼蔬菜發展壯大。搭建省內外產銷合作平臺,積極組織100多家公司(合作社)赴外省參加大型農產品展銷活動。引進千喜鶴集團、江楠集團、開心農業、金豐公社等優強企業,強力帶動農產品銷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