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擴面,為農戶的生產收入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強化增收的風險管理功能,如此貼心、暖心的服務,必將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從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8月底,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超10億元,同比增長超15%,保險額度1349億余元,涉及農戶和各類農業生產組織540余萬(次),累計賠付4.3億多元,同比增長近49%。農業保險已成為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
何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它是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托,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其目的在于實現“盡可能減輕農民保費負擔”“盡可能減少農民因災損失”的目標要求,努力將自然災害損失降到*限度,幫助農戶開展生產自救,切實維護廣大參保農戶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全省不斷擴大政策性保險范圍,提高保險額度,降低保險費用,力求“有災保成本、無災保收益”,對鞏固地方農業發展基礎,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是農業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曾指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今年4月,全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貴州省2019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聚焦農業產業革命,打通農業保險服務“*后一公里”,進一步降低保費,提高保額。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擴面,為農戶的生產收入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強化增收的風險管理功能,如此貼心、暖心的服務,必將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保險其本質在于互幫互助、扶危濟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便提出要“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特別是《農業保險條例》的施行,標志著農業保險制度由試點升級為正式確立。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更是全面擴面,品種不斷增多,除水稻、玉米、馬鈴薯和糖料作物等種植保險和能繁母豬、育肥豬和奶牛等養殖保險以及公益林和商品林等森林保險外,茶葉、蔬菜、食用菌、油茶等12個特色產業也名列其中。一直以來,“靠天吃飯”思想在農業生產者中根深蒂固,風險意識、參保意識淡薄,但只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明確好保障目標、農戶參保方式、異常災害下的賠款和處理方式,能切實保障農民利益,農業保險必然受到農戶的青睞。
換個方式,把地種得更好。誰來種地?該怎么種地?是當前農村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為解決當前農村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提供了強勁助力。目前來講,在全省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個人只需承擔15%的保費,其余85%由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補貼。更重要的是,理賠流程簡化,理賠方便快捷,必將大幅度提高人們的參保積極性。這相當于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吃了一顆發展的定心丸,為著力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夯實了保障措施。
農業生產經營面臨災害風險系數高,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就要想方設法降低農業災害風險系數,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將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擴面,為農業生產扣上“安全鎖”,以保險撐起農戶“致富傘”,不但能穩定農民務農預期,更會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農業產業革命的熱情和農業生產實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