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農業大省,必須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深入推進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報今日起推出“河南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巡禮”系列報道,記者走訪全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讀者集中展現各地園區建設過程中的成就和經驗,展示我省如何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探索出一條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成功之路。
這是廣袤豫東大地上的一抹綠色,更是中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方熱土。
生產規模居亞洲*、世界第二的乳酸系列產品企業,國內*擁有紅薯全產業鏈的企業,技術國內領先的淀粉糖生產企業……普普通通的玉米、紅薯等農產品,在這里產生了神奇的蛻變,源源不斷地成為了高附加值的農業精深加工產品。
這里,就是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2013年,這里被省科技廳批復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2015年12月,科技部批準建設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經過多年的努力,園區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集聚發展,科技創新勢頭強勁,已示范帶動周邊多個省份和地區。
園區核心區于2016年6月被省政府批復設立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8年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10平方公里,2018年核心區實現總產值209.17億元,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占比7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52.6%。
10月10日,記者來到鄲城縣,放眼望去,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機器轟鳴,彩旗飄揚,河南瑞龍阻燃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海西集團控股的鄲城盛斐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河南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周口師范學院教學科研試驗基地、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科研試驗基地……一個個新上項目,一塊塊新建的試驗田正在緊張有序的施工建設中。
六年來,從省級農業園區到*農業園區,再到積極創建中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勤勞的周口人用雙手和智慧在“三產融合”道路上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將這里建設成為閃爍在黃淮平原上的一顆綠色高效農業“新星”。
*定位,共繪園區發展廣闊藍圖。
周口素有“豫東糧倉”之美譽。如何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是擺在周口農業發展領域的一道重要命題。
9月19日下午,在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周口專場活動中,周口市委書記劉繼標、市長丁福浩表示,周口站在了新時代大開發、大建設、大變化的歷史節點,迎來了周口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光明前景。而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快速發展,在其中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個*農業科技園區,想從全國數千家園區中跳出來,絕非易事。為了這堅實一步,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得到了科技部、省科技廳、周口市科技局等各級領導的有力支持和深切關懷。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的領導多次到園區進行調研,為園區的發展“把脈問診”,在園區發展主題和主導產業的確定上給予了大量指導。經過多次征求意見,*終確定園區發展的主題是黃淮平原綠色高效農業,主導產業是農副食品精深加工。
省科技廳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對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更是全力支持。省科技廳長期派專人到園區內的行政村蹲點,指導產業發展。廳主要領導多次來調研園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對河南天豫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產業鏈條和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新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周口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糧食產量居全省之首,我們要抓住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機遇,把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好、建設好。”周口市長丁福浩強調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園區建設領導組,建立了周例會工作制度,及時聽取園區建設進展情況匯報,召集相關部門解決園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支持園區的建設。
周口市科技局對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親力親為,從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到園區各個試驗基地的規劃、建設,每*進步,都凝聚著市科技局干部職工的心血和汗水。
創新引領,全力推動綠色高效農業。
走進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你會發現不起眼的玉米淀粉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變成了乳酸、乳酸鹽、乳酸酯……不僅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還可拓展到工業領域的水分保持劑、生物新材料或是高強石膏、可降解垃圾袋等環保新材料。
“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給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源泉。”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介紹,該公司是乳酸、乳酸鈣國家標準*起草單位,與南京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建立了創新戰略合作聯盟,新研發上馬的聚乳酸項目有望解決世界性的“白色污染”難題。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始終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點,建平臺、引人才、謀合作、共發展。
在省科技廳大力支持下,目前園區已擁有18家高新技術企業,2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星創天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研發中心、2個*檢驗測試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8個省市級研發中心、1個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00余項,其中國家“863”計劃6項、省重大科技專項7項,榮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5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授權國家專利1490件,整體創新能力在我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名列前茅。
完善產業鏈,強力帶動產業集聚發展。
“海底撈專用的甘薯粉絲,主要是從我們這里采購。目前我們生產的各類甘薯產品,60%出口到國外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河南天豫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天學告訴記者,企業已發展出八大系列50多種產品。據了解,天豫薯業是國內*覆蓋了“良種繁育—種植推廣—鮮薯窖存—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紅薯全產業鏈的紅薯加工企業,擁有12萬畝全國綠色原材料(紅薯)標準化生產基地,天豫紅薯已獲頒“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通過構建這一個全產業鏈,我們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帶動了農業鏈條拉伸,帶動了農產品附加值提高,同時也促進了農業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園區黨工委書記、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說,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鑄造農業科技產業鏈,初步形成了“生物育種—科學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物流—廢棄資源利用—美麗鄉村建設”全產業鏈循環發展模式,帶動了當地和周邊的甘薯、小麥、中藥材、優質玉米等農產品發展。
例如,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為原料,采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乳酸及系列產品,已形成了“玉米—乳酸—乳酸系列產品—聚乳酸—聚乳酸系列產品”產業鏈條,正在向環保新材料、生物新材料等方向多元化發展。
與此同時,園區堅持將高端鏈條和內生培育相結合,形成“骨干企業強力支撐引領、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躍進”的企業格局。目前已集聚了20多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強力帶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其中,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酸生產規模居亞洲*,世界第二;河南天豫薯業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參與制定國內脫毒紅薯生產標準21項;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的黃連上清片全國銷量*;巨鑫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阿巴卡韋中間體和地爾硫卓中間體*;河南甜蜜蜜糖業有限公司引進業內*具發展潛力的精密膜過濾器精濾技術生產淀粉糖,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協同創新,招才引智突破研發瓶頸。
今年1月9日,河南農業科學院鄲城分院隆重揭牌。儀式上,周口市政府與河南省農科院簽訂院市全面戰略合作戰略合作協議,將重點為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供技術、人才支持。
天豫薯業與江南大學早已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為紅薯全產業鏈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并幫助企業擁有了國內首創的紅薯淀粉除沙技術。
合作共贏是發展的主旋律。園區高度重視與省內外高??蒲性核膮f同創新,截至目前,園區已有38家企業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40余所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開展了技術合作。其中,浙江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分別與園區合作建立了技術轉移中心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建成了兩個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先后為企業破解了120余項技術難題。
在招才引智方面,園區累計引進院士5人、博士89人、碩士192人。引進科技特派員140人,法人科技特派員團隊2個,引入和吸納*職稱人才32人。
自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開展科技服務以來,截至目前,省、縣科技特派員共開展技術指導87次、舉辦技術培訓班31場次、培訓人員達1100人次、引進新品種6個、新技術新產品29個,為園區增加經濟效益1174萬元。
秉承著開發、合作、創新的發展理念,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積極推進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之間的深度合作,使園區的發展如虎添翼,鵬程萬里!
漫步鄲城街頭,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面貌日新月異。園區雙創中心、星創天地、創業之家、鄲城縣職業農民培訓中心、鄲城縣創業服務中心……一個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拔地而起、日益完善、從全到優,一年一個新臺階,累計投資達百億元。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經過不懈的努力,今天的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產業鏈條完善,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科研試驗基地示范帶動作用明顯。以此為基礎,園區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創建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努力把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行區、全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河南農業現代化建設首善區。
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為我國傳統的平原農區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妥善處理好糧食安全和強省富民的關系,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復制的成功之路。其主要特點是,一是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和引才引智,培育*的創新團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二是利用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和戰略聯盟及其協同創新,始終站在學科和研發領域的前沿,引領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圍繞當地的玉米、紅薯等優勢主導產業,按照“從品種選育到田間生產、精深加工再到消費者餐桌”的全產業鏈揚長補短的發展思路,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壯鏈、產業集群協同共生、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實現了當地產業增效、產品增值、企業增利、農民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