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米”遠近聞名。近日,松江大米的“準新成員”——中晚熟粳稻品種“松香粳1855”也進入*后的選育階段。
相比去年獲得*金獎,同樣是中晚熟的“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的米粒更長,但品質不減。今年經市級部門*終審定后,預計明年將在松江首批推廣,為廣大市民的“米袋子”增添新選擇。
在松江區農技中心不遠處的試驗田中,農技人員挽起袖管,拿起紅油章,為田間的新種苗測量“葉齡”。與別的稻田不同,這里的秧苗被劃分為地磚一般大小,每一塊地里插著小標牌,寫著不同的序列號。
技術人員精心選取其中長勢尚可的秧苗,在其每一片禾苗葉片上點上紅油墨,并用標桿標記好田間的檢測點位,以備下次來時觀測其分蘗進展和速度。“葉齡和抽穗等生長進程相關聯,有些是在長十六七片葉時抽穗,有些則可能是長十二三片的時候。”區農技中心*農藝師陸銘昌介紹,通過了解葉齡,可以預知新作物的抽穗時間,從而及時安排穗前施肥等農事。
一棵棵測量生長進度,眼前這些被如孩童般精心呵護的禾苗就是選育中的“松香粳1855”。據了解,“松江大米”目前的“主力部隊”有早熟品種“松早香1號”和中晚熟品種“松香粳1018”。此次選育的“松香粳1855”是以“松香粳1018”為母本,以“松早香1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繁育而得的。“到了花開時節,將‘松香粳1018’的花蕊去除,并涂以‘松早香1號’的花粉。”陸銘昌介紹,雜交的過程看似簡單,但之后的生長過程卻要通過一代代漫長的選育。因為新品種大米品質、植株抗性、適用性等重要性狀,需要在每一代中選育出“佼佼者”進行下一代的培養,才能使之逐漸符合要求并趨于穩定。
“選育的過程是腦力活,也是體力勞動。”陸銘昌介紹,分蘗、抽穗、成熟等植株成長的關鍵時刻,技術人員都需要下田“辦公”,觀察每一片植株分蘗抽穗的速度、植株生產的形態,了解其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等,并對其中表現優異的植株做好標記,并在收割時選取出來。
一代代選育,需要辛苦勞作,也需要時間。陸銘昌稱,這也是研究人員*為缺少的,因為一個*品種的繁育往往需要幾年甚至長達十年。為了縮減選育進程,每年春夏之交,陸銘昌和他的團隊在松江育種,嚴冬來臨前,再奔赴海南種一季。“水稻是喜溫作物,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生長,在上海我們一年只能種一季,可能十年才能出一個品種,利用海南島的特殊氣候進行加代,大大節省了育種的時間。”陸銘昌說,具體到“松香粳1855”,其選育時間得以縮短到了5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年選育,目前“松香粳1855”的主要性狀已經基本達到穩定,大米口感、氣味,以及植株抗性等性能與“松香粳1018”相比無差的同時,其米粒更為纖長,是目前中晚熟優質稻米中極為難得的長粒品種。“去年開始參加區里的初試,今年參加市里的初試和生產試驗,預計明年可以通過審定,在區內首批推廣種植。”陸銘昌說。
一家煮飯,滿弄堂香。從*代名為“老來青”的稻米品種開始,到后面經過10年選育的“松早香1號”和“松香粳1018”,從松江的試驗田中選拔出來軟糯清香的松江大米一直在滬上廣受好評,而此次“松香粳1855”的又*成功選育,將進一步豐富松江大米目前的品種結構,也為消費者的“米袋子”增添新選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