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發布會暨“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
該報告包括1個主報告,及綜合篇、經濟篇、社會篇、生態環境篇4篇19個專題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扎實穩步推進,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接近完成。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村莊分化日益加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后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發展形勢將呈現出新的特點。
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村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以深化體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推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智慧鄉村和善治鄉村建設,為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一句話,就是要“鞏固一個確保、強化兩大動力、貫穿一條主線、聚焦四大重點、建設三個鄉村”。為此,需通過補短板、調結構、抓改革、強治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是著眼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人群,補齊農村民生短板。二是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提質量善布局,大力提升農業生產率,強化數字鄉村建設,全面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三是做好承包地延包試點工作,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拓展確權成果應用,著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升協同效應。四是通過厘清治理主體職責邊界,適應鄉村社會變動帶來的新型治理需求,優化治理手段,強力提升鄉村綜合治理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