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分布:
原產北美,現歐、亞各國廣泛栽培。19世紀末先在中國青島引種,后漸擴大栽培,目前已遍布全國各地,尤以黃、淮流域*常見,多植于平原及低山丘陵。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25米,樹冠橢圓狀倒卵形。樹皮灰褐色,縱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9枚,互生,橢圓形,*圓鈍或微凹,有小尖頭。在總葉柄基部有2托葉刺。5月開白色蝶形花,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莢果扁平,長圓形,10~11月果熟。含種子3~13粒,種子腎形,黑色。
生長習性:
強陽性樹種,忌蔽蔭。耐寒。喜干燥,耐旱,但不耐澇,水淹后會黃葉、落葉甚至死亡。淺根系,易風倒。為菌根共生樹種,能固氮改良土壤,因而在土壤瘠薄處亦能正常生長,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耐輕鹽堿土。萌芽力和根蘗性強。抗煙塵力強。速生,但壽命短,30年后生長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