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農業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渭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3中國·渭南葡萄節暨全國第十七屆葡萄學術研討會"9月16日開幕。組委會傳出信息,有"中國葡萄之鄉"之稱的陜西省渭南市已建成全國規模*的紅提葡萄生產基地,并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形成20萬畝的優質葡萄生產區。 據渭南市臨渭區果菜局穆世超局長介紹,渭南的葡萄種植集中在臨渭區,1998年開始引栽美國紅提葡萄,當地科技人員與果農成功推廣了適合紅提葡萄生長特性的架型與越冬管理技術,使種植面積迅速擴張。迄今葡萄栽培面積達到16萬畝,年產優質鮮果24萬噸,遠銷上海、廣州、成都等16個大中城市,產值8.8億元,葡萄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臨渭區目前已建成全國規模*的紅提葡萄生產基地,并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形成20萬畝的優質葡萄生產區。 目前,我國葡萄產業正處于傳統農業與工業、農業混合型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一些新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正在快速地融入葡萄產業。設施葡萄與現代材料和生物技術、數字農業、有機農業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將使葡萄栽培遍布我國各省區,龐大的內需為主的消費群體、鮮食葡萄出口量的增加和多樣的生態條件,葡萄耐旱、節土的種性特性,使得我國葡萄產業在相當長的時期處于可持續穩步發展階段。 臨渭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日照2300小時,年降雨量550mm,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葡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屬葡萄優生區,是國家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該區所產紅提葡萄穗大飽滿,色澤鮮艷、肉嫩香甜,品質優良,2008年被國家技術監督局確認為"*無公害紅提葡萄標準示范區",并注冊了"渭樂天"等商標,加強了標準化管理,加速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