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大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成鱗狀大片剝落,枝條每年生長3~4輪,小枝粗壯。冬芽紅褐色,粗壯,圓柱狀,先端漸窄。針葉2針一束與3針一束并存,長18~30厘米,粗硬,深綠色,有光澤。球果常2~4個聚生,圓錐形,有梗,鱗盾肥厚,鱗臍瘤狀,種子卵圓,略具3棱。花期3月中旬,果熟翌年9月。
生長習(xí)性 濕地松原產(chǎn)美國南部溫暖潮濕的600米低海拔地區(qū)。適生于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氣候地區(qū)。對氣溫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能忍耐40℃的*高溫和-20℃的*低溫。在中性以至強(qiáng)酸性紅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厘米以下鐵結(jié)核層和沙黏土地均生長良好,而在低洼沼澤地邊緣尤佳,故名,但也較耐旱,在干旱貧瘠低山丘陵能旺盛生長。抗風(fēng)力強(qiáng),在11~12級臺風(fēng)襲擊下很少受害。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針葉不能抗鹽分的侵染。為*喜光樹種,極不耐陰。在我國北緯32度以南的平原,向陽低山均可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