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噻菌胺
英文名:benthiavalicarb-isopropyl
CAS:177406-68-7
含量:95.0%
顏色:類白色
1. 理化性質(zhì)
苯噻菌胺的通用名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試驗號為KIF一230,KUF.1004。其化學(xué)名為[[(6-氟苯并噻唑-2-基)-乙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丙基]氨基甲酸異丙酯CAS登錄號為177406—68—7
分子式:C18H24FN3O3S
分子量:381.46
苯噻菌胺的純品為白色粉末固體,溶點152cc;工業(yè)品為類白色粉末,熔點153.1~169.5cc,蒸氣壓<3.0 X 10— Pa(25cc);相對密度1.25(20.5cc);分配系數(shù)KowlogP為2.52。水中溶解度13.14 mg/L(20oC)。
2.安全性
苯噻菌胺的急性毒性為:大、小鼠急性經(jīng)口LDso(雄、雌)>5000 mg/kg;大鼠急性經(jīng)皮LDs0(雄、雌)>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 0(4h)>4.6 mg/L。對兔皮膚與眼睛無刺激作用,對豚鼠皮膚無致敏性。經(jīng)Ames試驗為陰性,無致畸、致癌性。對水生生物毒性LC鈾(96 h,mg/L)為:虹鱒>10,藍(lán)鰓太陽魚>10,鯉魚>10,水蚤>10。以75~150 mg/L對蠶無不良影響。對蜜蜂LJD50(48 h)為100 g/頭(經(jīng)口、接觸)。對蚯蚓LC鈾(14d)>1000 mg/kg土壤。
3.劑型
單劑有15% 水分散顆粒劑。混劑為與百菌清的水分散顆粒混劑(5%苯噻菌胺+50%百菌清)。
4.作用機(jī)理
作用機(jī)理尚在研究之中,但其與電子傳遞抑制劑或RNA合成抑制劑則截然不同,它并不影響核酸和蛋白質(zhì)的氧化、合成,估計為細(xì)胞壁合成抑制劑。試驗亦表明,苯噻菌胺對于對酰胺類殺菌劑具抗性的馬鈴薯晚疫病菌,及對甲氧基丙烯酸類具抗性的瓜類霜霉病菌均有效。
5.生物活性
經(jīng)試驗表明,苯噻菌胺對疫病和霜霉病等卵菌綱病菌在1 mg/L的濃度時即有很高活性,而對其他病菌均無效,呈現(xiàn)了很高的選擇性。同時,苯噻菌胺可從葉表向葉內(nèi),或從葉內(nèi)向葉表滲透,具有良好的滲透性,故兼具預(yù)防和治療效果。此外,苯噻菌胺還具有抑制病菌二次感染的特點,且具有卓越的持效及耐雨性。
6.應(yīng)用
為了擴(kuò)大應(yīng)用譜,推薦苯噻菌胺與百菌清混用。
7.結(jié)語
苯噻菌胺為結(jié)構(gòu)新穎獨特的卵菌綱病害專用防治藥劑,通過與百菌清混配,已登記用于黃瓜、番茄、馬鈴薯等作物防治霜霉病和疫病。同時,進(jìn)一步申請在豆類、蔥類、白菜、甘藍(lán)、柑橘、西瓜、茄子等作物上應(yīng)用。并正進(jìn)行擴(kuò)大防治譜的試驗。
項目優(yōu)勢:目前,用于霜霉病的藥物均存在耐藥的缺點。苯噻菌胺不存在耐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