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前景非常看好,據了解,中國內陸可養水面為2734萬公頃,目前僅開發利用536萬公頃,只占可養面積的19.6%。但是我國傳統水產養殖業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主要是因為甚而設施簡陋,經濟基礎薄弱,長期破壞性經營造成了設施的老化,另一方面養殖水域環境條件不斷惡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前景如何,可持續利用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世辦水產養殖業發展前景分析: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主要有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諸國。我國是世界上從事水產養殖歷史*悠久的國家之一,養殖經驗豐富,養殖技術普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調整了發展重點,確立了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水產養殖業獲得了迅猛發展,產業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已從沿海地區和長江、珠江流域等傳統養殖區擴展到全國各地。養殖品種呈現多樣化、優質化的趨勢,海水養殖由傳統的貝藻類為主向蝦類、貝類、魚類、藻類和海珍品全面發展;淡水養殖打破以"青、草、鰱、鳙"四大家魚為主的傳統格局,鰻鱺、羅非魚、河蟹等一批名特優水產品已形成規模。我國進行規模化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已達50多種,工廠化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生態養殖等發展迅速。水產養殖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前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依靠移動互聯網的資源優勢,水產行業也實現了完善、便捷、多樣、高效的移動營銷,也為更多徘徊在移動營銷門外的企業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鑒的營銷模式和企業實現信息化之“道”。魚兒樂自動增氧控制系統是建立以傳感器為檢測方法、物聯網為通信方式、嵌入式CPU為邏輯判斷、PLC電路為調控手段的基于物聯網池塘高產養殖水質智能調控系統。系統包括水質監測、無線數據傳輸、控制設備等部分組成,形成一個監測、傳輸、控制為閉環的完整系統,達到自動、遠程控制等智能手段監控自動增氧的目的。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堅持科學化的水產養殖理念。
水產品是人類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它富含優質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而且數量和比例符合人體需要,特別是含有人體需求量較大的亮氨酸和賴氨酸。水產品中的結締組織含量遠比畜肉少,魚類肌纖維較短,蛋白質組織松散,水分含量高,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把營養性需求作為食品消費的*需要,水產品的消費比重上升是大勢所趨。
農林牧漁行業報告目前全球供人類消費的水產品約4800萬噸,僅45%源自水產養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將增加20億人口,如果人均消費量維持不變的話,所需水產品將增至約8500萬噸。由于傳統捕撈漁業已達到*產量水平,發展水產養殖是填補水產品供需缺口的*途徑。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漁業資源更顯得匱乏,因此發展水產養殖是我國水產業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