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所說的土壤墑情、土壤水分,一般都是表示土壤含水和土壤相對濕度。土壤墑情評價指標就是土壤含水量和田間持水量比值,是在屏幕上儀百分數顯示出來,參照土壤田間持水量、土壤性狀、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同期記載等參數,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分析土壤墑情適宜程度對農作物生長及產量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降水和同期土壤水分變化等。
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對農田水情和土壤墑情的監測和預報已經成為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和信息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現代化農業科技應用和生產管理水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水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大氣降水和灌溉是農作物用水的主要來源。除水生作物(如水稻)外,所有的降水和灌溉水都要轉化為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各種田間工程、農藝技術和管理措施都可以影響到農田土壤供水和作物對水的利用效率。掌握瞬時土壤含水量,才能準確判定旱田作物對水分的需求狀況,做到及時補水或排水。
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尤其注重監測數據與作物表現的對比校正這次評價指標體系,做到更加適合本地區、本作物,建立起本縣域不同作物的土壤墑情和旱情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分析獲得的數據進行旱情預報,為各級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為農民提供科學的播種、灌溉時期,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撐,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了其指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