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藥(利川富硒山藥),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地道的山珍佳肴,是來自山野的“綠色之風”,富含硒、鍺等稀 有微量元素,性平味甘、無副作用,是醫療上一種常用中藥。因利川山藥的獨特性及其斷面細膩雪白如米、天然富硒,而利川自古盛產大米謂之“銀利川”,故自明清以來當地人均稱利川山藥為“米山藥”,是利川山藥的俗稱。恩施土家苗族自治洲自古便有“世界硒都”
利川山藥(8張) 和“華中藥庫”之美稱,其藥材資源得天獨厚,藥業產業是全州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該州擁有省級中藥材GAP基地12個,道地性藥材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5個,山藥便是其中之一。(利川山藥屬于藥材類,藥用價值高)
利川山藥,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利川山藥滕,地道的山珍佳肴,是來自山野的“綠色之風”,富含硒、鍺等稀有微量元素,性平味甘、無副作用,是醫療上一種常用中藥,也是人們喜食的一種上乘滋補蔬菜和天然保健品。利川山藥中尤以利川市團堡鎮產的紅皮山藥品質*、藥用價值高,其特點為皮薄(呈淡紫紅色)、色白、質實、高粘液質、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綿和。
2007年,利川山藥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8年,利川山藥產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09年,利川山藥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同年,在農業部信息中心舉辦的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上,“利川山藥”的品牌價值為2.32億元;2010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獲國家有機轉換食品認證;同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被選定為上海世博會*產品,在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成功簽約160萬美元。2012年認證為成為有機食品。“龍船水鄉”榮獲2014年度湖北*產品稱號。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利川山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即日起對利川山藥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保護范圍利川山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關于擬界定利川山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函》(利政函〔2006〕50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柏楊壩鎮、建南鎮、忠路鎮、謀道鎮、汪營鎮、元堡鄉、涼霧鄉、文斗鄉、沙溪鄉、毛壩鄉、南坪鄉、都亭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辦事處等1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專用標志利川山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利川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質量要求編輯(一)品種。毛藤薯蕷品系當地農家品種,米白色或淺紅色山藥。(二)立地條件。海拔800至1500m,pH值5.5至7.0,土層厚度大于100㎝的黃棕土壤。(三)栽培技術。1. 種薯選擇:選用含淀粉高、肉質肥嫩的山藥栽子,或山藥蘆頭(俗稱山藥鼻子)。2. 備種:山藥蘆頭可直接下種,如需浸種,可選100g多菌靈,兌水15㎏,浸種15分鐘起水風干,3至4天后下種;塊莖作種需在下種前3至5天開始切段,每段重30至40g,薄攤2至3天后下種。3. 播種:耕作深度不低于70㎝,按山藥蘆頭9000至10000根/667㎡(畝),山藥莖塊300至400㎏/667㎡(畝)下種,3年輪作*。4. 田間管理:(1)插架:備2至4m的支架,待山藥藤蔓出土長至30㎝左右時,按1500根/667㎡左右將支架深插入土,以支架獨立支撐為宜。(2)除草:人工除草,嚴禁使用除草劑。(3)施肥:施腐熟的農家肥,盡量避免化學肥料。(四)采收。霜降10日后開始采收。(五)質量特色。1. 感官特征:根莖質堅實、條形微曲、有彈性、渾身多毛須、表皮米白色或淺紅色;長20至40㎝,中段直徑2至3㎝;刨皮或折斷斷面,肉質凝白色,有乳突壯的黏液浸出。2. 理化指標:水分≤70%;還原糖≥0.2%;蛋白質≥3.0%;淀粉(以干物質計)≥9.0%;鉀≥5000㎎/㎏;鈣≥300㎎/㎏; 60min黏度≥21000mpa.s, 5min黏度≥16000mpa.s。3. 衛生安全指標:鉛≤0.2㎎/㎏;砷≤0.5㎎/㎏;汞≤0.01㎎/㎏;鎘≤0.05㎎/㎏;亞硝酸鹽≤4%;二氧化硫≤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