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晨旭特種養殖基地2008年成立,主要養殖:鴕鳥,梅花鹿,孔雀,紅腹錦雞,駱駝,羊駝,矮馬等品種。 北非亞種為紅頸鴕鳥,是身體*的類群。該亞種頭頂無羽毛,周圍長有一圈棕色羽毛,并一直向頸后延伸。雄鳥的頸和大腿為紅色或粉紅色;喙和跗足庶更紅,在繁殖期特別明顯,具裸冠斑。 索馬里亞種為藍頸鴕鳥,頭頂無羽毛,雄鳥頸部有一較寬的白色頸環,身體羽毛明顯呈黑白二色,而雌鳥偏灰色。頸和大腿部為藍灰色,跗足庶亮紅色,尾羽白色。具裸冠斑,虹膜灰色,通常喙抬得很高。 馬塞亞種又稱東非鴕鳥,為紅頸鴕鳥,頭頂具羽毛。雄鳥頸部和大腿為粉紅色,繁殖季節變為紅色。腿部亮粉紅色。尾羽污白色,略帶渴色或紅色。在頸的大約l/3處沿著黑色體羽替代裸皮處有意小圈白色羽毛。 南非亞種為藍頸鴕鳥,頭頂具羽毛。雄鳥頸部藍灰色,附駝紅色,無裸冠斑,尾羽棕黃色,通常喙抬得較高。 美洲駝鳥主要特征及外形似非洲鴕鳥,但體形較小,雄鳥小于雌鳥,雄鳥身高約1.3米,雌鳥身高約1.4米。 美洲小蛇鳥身高很少超過1米。除此之外,在每個翅上有一強壯的爪。奔跑速度每小時60公里。具有很好的視力及聽力,兩性相似,但雄鳥體色略暗,體形略大于雌鳥。體重達25千克。幼鳥具有黑、灰和白三色相間的條紋,成鳥通體灰褐,下體具有白色斑點。足具三趾,缺后趾。繁殖季節,美洲小鴕鳥在頸部具有明顯的環。幼鳥比成鳥體色暗。美洲小鴕鳥背上有許多白色斑點,但幼鳥背上無斑點。 鴯鹋體羽黑灰褐色,各羽的副羽十分發達,成為與正羽一般大小的羽片,翅羽退化,僅余7枚與休羽一樣的初級飛羽,頭頂不具盔。內趾爪不發達。成鳥體重30千克~45千克,*重達55千克。身高1.5米左右。長途跋涉時,可以每小時走7公里,*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善于游泳。羽毛具有雙羽干結構,羽支寬闊而無羽小鉤。因此,羽被呈發狀松散,沿身體兩側下垂,氣管腹面有裂縫。雌雄鳥相似,成鳥頭頂和頸黑色。繁殖季節雌鳥頭和須部兵有稠密的黑色羽毛,幼鳥的頭和頸具有黑色橫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