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品種弱春性,株高80cm左右,幼苗直立,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熟期同“豫麥18”。一般畝穗數35-40萬,每穗30-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穗紡錘型,芒長中等,白殼,白粒,粉質。綜合抗性較好,籽粒品質好。2001-2002年安徽省生產試驗混樣,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該品種容重790g/L,籽粒蛋白質含量11.23%(干基),濕面筋含量23.3%(14%水分基),沉降值13ml,粉質儀測定的面團吸水率54%,形成時間1.4分鐘,穩定時間0.9分鐘,軟化度142E.U,評價值34,拉伸儀*抗延阻力165E.U,延伸性16.3cm,面積38.4㎝2,屬弱筋小麥。2000-2001年參加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組區試,平均畝產504.8公斤,較對照豫麥18增產9.19%,差異極顯著,居供試品種第2位;2001-2002年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組區試,平均畝產429.8公斤,較對照豫麥18減產0.02%,差異不顯著,居供試品種第5位。2001-2002年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3公斤,較對照豫麥18增產2.95%,差異不顯著,居供試品種第1位。2001-2002年國家黃淮南片春水組區試,平均畝產476公斤,較對照豫麥18增產8.8%,達極顯著水平,居供試品種第3位,在各點的產量位次均較居前,適應性好,2002-2003年將在繼續區試的同時參加生產試驗。2002年安徽固鎮縣示范種植,100畝平均單產432公斤。
該品種2002年7月通過安徽省審定該品種適于沿淮及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適宜播期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每畝基本苗15萬左右。為了穩定餅干小麥品質,應調減基、追肥氮肥的比例,一般基肥占70%-80%,返青肥占20-30%,少施或不施拔節孕穗肥。生育后期宜噴施磷酸二氫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