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紅蘆丁又名紅鳳尾,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紅蘆丁嫩芽是我國食藥用歷史悠久的一種野生蔬菜,在民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具有獨特風味。其根、花、種子可入藥,早期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和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有記載,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化瘀、消食和胃、清肺止咳、益肝利尿之功效。常食紅蘆丁可防治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癥以及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清除自由基,降糖降脂等眾多保健功效。
紅蘆丁為營養價值較高的植物,含有17種氨基酸,大量維生素和大量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P、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成分,是生食蔬之上品,被譽為“紅鳳尾”。隨著人們對野菜的需求日益提高,紅蘆丁已悄然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珍品。但隨著糧食集約化生產,除草劑的大量應用,野生資源破壞嚴重,野生紅蘆丁資源越來越少,自然采摘已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為此山東綠思源農業合作社&中國功能野菜產業葛記新老師率領團隊歷時多年從野生族群中,發現了幾顆原生蘆丁植株,并加以培植提純復壯的一個全新品種。該品種顏色鮮紅,口感爽脆,因其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及維生素p,食用有修復心腦血管的特殊療效,功效賽過曲克蘆丁,被譽為天然曲克蘆丁,因該物種生于華夏大地,顏色赤紅猶如鳳尾,故名:華夏紅蘆丁。
品種特征特性
1 植物學特征
華夏紅蘆丁(圖1)株高90~100厘米,莖深紫紅色,直立,單一,無毛,根垂直,具匍匐橫向根狀莖。葉片紫紅色,葉長圓狀倒披針形,基部漸狹稍擴大,半抱莖,先端小刺尖,全緣,具睫狀刺毛或邊緣羽狀淺裂,兩面無毛,葉脈深紫紅色。頭狀花序數個,排列成聚傘狀,花梗紫紅色;花多數,黃色,舌狀;瘦果稍扁,長圓形,兩面具3~5條縱肋,肋上具橫皺紋,種子千粒重為0.704g。冠毛白色,長達15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2 生物學特性
華夏紅蘆丁采用種子繁殖和根狀莖營養繁殖均可,但生產中以根狀莖營養繁殖為主,根狀莖擴展能力強,當年種植當年采收,根狀莖上休眠芽繁多、芽間距短,休眠期短,萌發早,但生長速度中等,凈光合速率高,干物質積累快。種子發芽率95%以上,從播種到豐產一般需要3年,每畝產量可達800~1000千克。其適應性強,抗逆性強,既耐寒又耐熱,適于在微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耐鹽堿,抗病性極強。休眠芽5℃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對肥水要求不嚴。適宜全國各地保護地及露地栽培。
3 主要營養成分及活性成分
華夏紅蘆丁營養價值高,商品菜中每千克鮮重VC含量達46.3毫克,每克含有游離氨基酸含量17.60毫克、可溶性糖3.696毫克、可溶性蛋白2.024毫克、花青素34.37毫克、總黃酮11.31毫克。
栽培技術要點
1 茬口安排
華夏紅蘆丁主要栽培茬口為春茬、秋冬茬及冬春茬,每年適宜播種時期為4~6月;產量高低主要取決于地下匍匐根狀莖的多少,因此應提前播種,播種后至少有4~6個月地下根狀莖培育期。在保護地生產,為了提高當年的產量,一般采用培育好的根狀莖進行繁殖。
2 整地施肥
華夏紅蘆丁生長勢和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于栽培前每畝施5立方米有機肥,因其種子小而輕,頂土力不強,整地時要細致。地整平耙細后做畦,畦的規格不限,便于澆水即可。
3 播種
華夏紅蘆丁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4~6月露地直播,開溝條播或撒播均可。條播行距10~15厘米,深0.5~1.0厘米。每畝播種量700克。
4 田間管理
華夏紅蘆丁以食用嫩葉為主,適當密植才能高產。直播一般不間苗,苗高5~6厘米時進行除草、澆水。播種后5~6個月,其地下匍匐根狀莖已生長至40~60厘米,具備一定的產量條件,當匍匐根狀莖上萌蘗芽抽生出的嫩莖葉長到4~5厘米時即可采摘。華夏紅蘆丁對病蟲害有很強的抵抗能力,一般不施用農藥,是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
5 采收
一般秋、冬、春三季在抽薹開花前采收嫩葉食用,每年可以采收3~4茬,采收后立刻澆水并追施氮肥。每茬生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生長25~30天較適宜。每畝每茬可采收200~250千克,早春露地生產銷售價格在每千克30~40元,冬茬和冬春茬反季節生產銷售價格在每千克50~60元,經濟效益顯著。華夏紅蘆丁除嫩莖葉可食用外,老莖葉還可作飼料。
華夏紅蘆丁產業報國市場定位:鮮菜銷售+食療茶葉+生物提取+養顏藥妝+花海觀光+治沙牧草......
華夏紅蘆丁邀您共享產業紅利
山東省鄆城縣綠思源功能農業紅蘆丁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