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是蘆筍的主要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殘體或病株上越冬,主要為害莖稈,側枝及擬葉柄;莖稈發病初在病部出現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大為卵圓形斑,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紫紅色,潮濕條件下病斑中央產生一層稀疏的淡灰色霉層。病害嚴重時常引起植株提早枯黃死亡。葉柄和側枝上病斑較小,紅褐色。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病品種,并及時清除病枯莖稈及田間雜草,同時應向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前應對種子消毒(1O%磷酸三鈉或O.1%高錳酸鉀浸種1小時)進行消毒處理,下種后應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墑,防治土壤結板。
2、加強田間管理,適時翻耙土地,減少菌源,合理澆水、追肥,在蘆筍生長階段噴施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提高蘆筍抗病能力;在蘆筍定植、中耕除草、摘心打頂、割筍等農事操作前后,宜用肥皂水洗手和洗刷刀具等,并隨后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噴施1∶2∶150的波爾多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同時應根據病情7-10天防治1次,共防治2-5次,并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