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了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大麥創新團隊負責人王瑞研究員。
王瑞說,大麥飼草料生產技術主要有以下五種模式,各地可根據養殖的畜禽種類進行選擇。大麥新品種有:皖飼啤14008、皖飼2號、鹽豐1號和揚飼麥1號等。
“大麥放牧(刈割)---青草、干草”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當年10月上中旬播種大麥,一般播后35天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公分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持續至來年的2月中下旬后停止,3月下旬左右于大麥抽穗初期刈割飼喂,多余部分可晾曬或烘干制成大麥青綠干草備用,后茬可接西甜瓜、棉花和鮮食春玉米等作物。
“大麥放牧(刈割)---青草、青貯”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當年10月上中旬播種大麥,一般播后35天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公分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一直可持續至來年的2月中下旬,4月下旬左右于大麥乳熟后期全株收獲切斷至3至5公分,可制成大麥青貯飼料,后茬可接(鮮食)春玉米、西甜瓜、棉花和水稻等作物。
“大麥放牧(刈割)---青草、籽粒秸稈”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當年10月上中旬播種大麥,一般播后35天左右可放牧,刈割時期以大麥植株高度25公分以上為宜,放牧和刈割持續至來年的2月中下旬后停止,5月中旬于大麥完熟期收獲大麥籽粒和干秸稈,后茬可接夏玉米和水稻等作物。
“大麥籽粒秸稈”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當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大麥,整個大麥生育期間不放牧,不刈割,直到5月中旬大麥完熟期收獲大麥籽粒和干秸稈,后茬可接夏玉米和水稻等作物。
“大麥青貯飼料”生產模式:該模式可于當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大麥,整個大麥生育期間不放牧,不刈割,直到4月下旬于大麥乳熟后期全株收獲切斷至3-5公分,制成大麥青貯飼料,后茬可接青貯玉米和水稻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