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衡陽市人社部門健全“就業、培訓、維權、服務”四位一體的幫扶體系,打好就業扶貧“組合拳”,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2017年底,衡陽市農村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基本實現了轉移就業,受到了省就業扶貧工作考核組的充分肯定。
自2016年開展就業扶貧工作以來,衡陽市人社系統緊緊圍繞*識別、*培訓、*對接、*服務等方面*發力、*施策,著力增強貧困勞動力的“造血”功能,促進人崗*對接,引導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加強組織領導。在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市、縣(市)區人社局先后召開了勞務協作脫貧會議,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出臺了配套文件,明確工作職責。同時,實時跟蹤掌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動態信息,對各縣(市)區、鄉鎮的數據采集錄入情況和臺賬定期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采集數據真實有效,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開展技能實訓。人社部門廣泛開展種養業、加工業、服務業等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行訂單、定向和創業培訓,努力構建技能培訓、外出務工與返鄉創業良性互動的新格局。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耒陽人社部門會同扶貧辦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標準給予交通、誤餐補貼,各定點培訓機構按需開設培訓工種,大力實施“技能培訓下農村”活動計劃,分類分期開展電工、焊工、電子商務、家政服務、汽車修理、茶藝工等專業培訓,提升貧困家庭人員就業能力。截至2017年11月底,該市共培訓包括“兩后生”在內的農村貧困勞動力1965人,培訓合格率達*。
促進轉移就業。依據扶貧辦提供的數據,人社部門把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名單分解到各鄉鎮,由勞動保障服務站逐村、逐戶、逐人摸底核實,收集貧困勞動力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就業狀況等信息,并全部錄入勞務協作綜合信息平臺,并按照“一人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的標準,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數據庫,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幫扶工作。
人社部門還收集各類企業用工崗位信息,通過報紙、電視、網站等媒介進行實時發布,并制作招工信息單,張貼到鄉鎮、村和人流較多地段,讓貧困勞動力隨時可以掌握企業招工動態,選擇合適崗位;舉辦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專場招聘會、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暨勞務協作脫貧專場招聘會和下鄉送崗等主題招聘活動200余場,組織發動貧困勞動力20000余人進場招聘,達成就業意向5000余人。
與此同時,市、縣人社部門與本地工業園區及外地用人單位簽訂*扶貧勞務合作協議,要求園區企業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并安排專人負責本廠貧困勞動力的生產、生活,在崗位安排、工資福利方面給予傾斜,維護其合法權益;在縣(市)區創建扶貧基地100余家,要求其吸納貧困勞動力,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帶動本地貧困勞動力脫貧;利用省勞務信息平臺,對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進行人崗在線匹配。對于通過培訓并推薦到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衡山縣拿出一部分公益性崗位進行鼓勵: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前三個月除企業正常待遇外,每人每月給予500元的公益性崗位補貼。衡南縣在26個鄉鎮、65個貧困村中進行遴選,審定了31個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范基地,就近就地安排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同時給予每個基地5萬元創業獎補資金。衡陽縣與廣州市開發區人社局和深圳市羅湖區就業服務中心簽訂勞務協作輸送框架協議,通過信息共享、聯合招聘等方式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017年,協作單位已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祁東縣對已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宣傳有關政策法規,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