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口水井也能貸款,并由此發展出一個水利灌溉合作社,這樣的新鮮事兒就發生在齊齊哈爾克山縣古城鎮古城村。
不久前,在克山縣古城鎮古城村月程水利灌溉專業合作社,社員們聚在一起,高興地享受著分紅的喜悅。合作社社員鞠相均告訴記者,過去沒有成立合作社時,他家這塊地種旱田的收益連兩個孩子上學都供不起,生活全靠國家救濟。現在合作社的效益越來越好,去年底他得了8萬多元的分紅,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月程水利灌溉專業合作社,是憑借10眼井帶起的合作社。這是克山縣探索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農田水利工程開展市場化信貸取得的成果。
古城村村委會主任曲政江介紹,古城村共有11000畝地,大部分屬于低洼易澇地,種旱田莊稼長勢一直不好。2014年,克山縣水務局為古城村打了10眼水源井,把旱田改成水田,讓靠天吃飯的“望天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豐產田。依托這十眼水源井,農民張月程和另外9名農民共同成立了月程水利灌溉專業合作社。同時,克山縣水務局把這10眼井的產權移交給合作社,合作社利用產權抵押進行貸款融資,解決了合作社成立之初生產資金不足的難題。合作社理事長張月程說,合作社2015年剛成立時面臨資金難題,我們就用這10眼井做抵押,一眼井抵押貸款1萬塊錢,總計貸了10萬元,解決了種子、化肥、農藥等所需物資,當年畝產千斤左右,年終每畝地分紅500元左右。
通過3年的發展,目前,月程水利灌溉專業合作社已經擁有水田2100畝,農用機械近20臺。今年,他們打算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開展水稻深加工,進行規模化經營,所需資金仍舊用這10眼井的產權作抵押。根據相關部門評估,這一眼井*多能夠抵押貸款5萬元,預計10眼井可以獲得約50萬元的貸款,合作社開展水稻深加工的資金缺口就解決了。
克山縣水務局局長秦福興介紹,自2014年被列為全國100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以來,克山縣對全縣參與改革的農田水利設施全部進行了登記造冊,分類定性。
在產權確認后,他們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通過選擇主體、全權移交、量化股份、簽訂協議等多種辦法,把財政投資形成的農田水利設施資產轉歸村集體或合作社,并明確了承擔主體的經營權限、使用年限、具體流程和相關要求,使以往農田水利設施產權不明、主體不清、責任缺失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切實推動農村資源向資產和資本轉化,克山縣還搭建統一的交易平臺,在縣行政服務大廳設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監督、指導全縣農村水利設施產權交易工作,開展政策咨詢、信息提供、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等服務,規范產權管理、審核、登記、頒證。在投資體制創新上,他們鼓勵市場化信貸投資,探索了用水利工程抵押貸款,使水利工程抵押功能得到實現。
據了解,黑龍江省共有五常市、慶安縣、依安縣和克山縣四個縣市被列入*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分別從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產權確權和移交、產權抵押貸款融資、研究制定農業水價等13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通過進一步明晰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加強各類農村水利工程管護責任落實,探索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新機制,讓農田水利工程發揮出*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