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萊西市河頭店鎮高格莊村王仁力的冬暖大棚,記者看到,王仁力正在給葡萄搭架子。他告訴記者:“這個大棚是我去年建的,種的是藤稔葡萄,明年就掛果了,專家過來指導的時候預計能收入10萬元左右,真期待明年結滿葡萄的場景。”
過去的王仁力,可沒現在這么精神。“家屬身體一直不好,不能干重活兒,治病還得花錢。2015年,我出車禍把膝蓋撞傷了,行動不太方便,治療也要用錢……”王仁力說道。萊西市河頭店鎮政府得知情況后,將王仁力確定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還配了專門的結對幫扶干部。王仁力說:“一開始確定我為貧困戶的時候,我并不愿意。只要有一點辦法,誰愿意被定為貧困戶,有啥光彩的。”
2016年,高格莊村兩委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號召村民發展大棚葡萄,動員王仁力種植大棚葡萄。“開始讓我種植大棚葡萄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我一沒有錢建,更不會種植技術。”王仁力說。經過反復勸說,王仁力終于同意了建大棚。建棚的錢從哪來?為了解決王仁力的資金問題,村書記作擔保向銀行貸款,幫助王仁力將大棚建了起來。如何管理大棚,這又讓王仁力犯起了愁:“剛開始種植葡萄時,啥都不懂,*先種的一批因土壤濕度、寒熱問題死了不少。后來,在鎮政府邀請的專家指導下,慢慢摸索出了經驗,成活率也提高了。”王仁力從*開始的零基礎到現在已然成為了葡萄種植專家,松土、施肥、澆水、栽植、定干、剪枝,樣樣都在行。
看著葡萄苗*天長大,王仁力對未來的美好生活越來越期待。他常說,“當年紅軍打仗,敢打敢拼。咱要不想再戴窮‘帽子’,也得披荊斬棘,絕不能當懶人。”為了早日脫貧,王仁力發揚不怕苦的精神,在棚前、棚內種上了西瓜、土豆等農作物,苦戰終有收獲,光這兩項就收入了2萬多元。如今的王仁力每天勁頭十足,忙個不停,已經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村里現在有20幾個大棚,明年都就掛果了,村里已經提前聯系客戶了。你看外面這條路,村里明年打算把路面硬化,讓客商的車能直接開到地頭上,客商們就愿意來咱這了,葡萄也就不愁賣了。”王仁力指著棚外的路告訴記者,村里還打算成立合作社,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只要咱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往后的日子會越來越亮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