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加強核桃園管理,爭取有更大的收成。”1月28日,襄陽保康寺坪鎮庹家坪村七組果農張忠樂一家人圍在火爐旁,聊起今年的打算。
2015年底,張忠樂以每畝350元的承包費將本村130畝核桃園流轉過來,通過精心管理,核桃園現已進入豐產期。他添置了剝殼機、烘干機等設備,經過初加工后,銷往全國各地。
如今,保康已有6.3萬農戶種植核桃,面積達30萬畝,產值1.5億元,戶均增收2300元。核桃已成為山區群眾名副其實的“黃金果”。
服務果農到田頭
“如今,保康規模發展核桃產業已走過10個年頭,經過突破發展擴規模、轉型發展強管理等階段,目前,已經步入規范發展增效益的關鍵時期。”縣核桃辦主任李星奎說,要在穩定現有規模的前提下,盡快找到部分品種不掛果、落果等癥結,*限度地提高核桃的品質和產量。
在關鍵季節、關鍵環節,縣核桃辦層層召開技術培訓現場會,發放技術資料,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加強技術宣傳與服務。為加強專職技術員管理,該辦要求技術員每周上報一周工作計劃,每天將服務群眾位置信息發送到微信群,專人統計,結果與報酬掛鉤。
同時,對2畝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畝以上大戶建立專檔,進行跟蹤服務,確保技術服務不留死角。2017年,全縣舉辦培訓會300場次以上,培訓人員3萬余人,發放技術資料5萬余份。
示范建設當標桿
2017年,在縣核桃辦的指導下,全縣共建示范包保基地96塊、面積3096畝。
同時,縣核桃辦帶頭興建2個百畝示范園。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建設一個百畝以上示范片,每個村至少建一個10畝以上示范戶,由縣核桃辦把關確認,層層實行責任包保,因園施策。
據統計,全縣種植核桃5畝以上農戶收入達到5000元的有2100多戶。管理水平、質量效益都大幅超過全縣平均水平。城關鎮三溪溝村106畝核桃園2017年收獲鮮核桃2.9萬斤,實現銷售收入43.5萬元,畝平收入4100元,45戶果農(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戶平增收近萬元。
穩定產業助脫貧
“我家4畝核桃園收獲鮮核桃500斤,畝均達125斤,收入5000多元。”說起去年種植核桃的收入,城關鎮三溪溝村果農崔德鳳喜滋滋地說。崔德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技術員把崔德鳳作為重點服務對象,手把手教她核桃種植技術。
在服務果農上,縣核桃辦重點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畝以上大戶,到田間地頭把脈問診,因園施策。
縣核桃辦還與省林科院合作,對全縣核桃園土壤養分進行調查,為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奠定基礎。加大核桃專用肥推廣力度,下發核桃專用肥550多噸。同時,開展病蟲防治系列試驗,不斷加大新技術的推廣力度。
持續做好新品種培育工作,該縣選育的“楚林保魁”本地核桃品種通過國家新品種實地審查,申請了國家新品種保護,填補了該縣核桃新品種的空白。
2017年,國家標準委對該縣“國家核桃栽培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進行了驗收,保康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全國核桃產業示范縣”稱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