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超百億元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廣西食用菌近年來發展迅猛,創造多個全國領先,“小蘑菇”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好幫手,前景廣寬。
“搶抓政策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食用菌產業由注重產量向產量質量并重轉型升級,由單一的傳統產業向融合多產業、多業態、多模式的現代產業延伸升級。”自治區農業廳負責人道出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脈絡。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將其列入廣西重點發展十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每年財政都有專項資金投入。
科技的支撐作用至關重要。2016年成立廣西食用菌學會,凝聚了全區高層次食用菌技術人才。2017年,聘請中國工程院食用菌研究領域的首位院士李玉教授擔任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獲得了多方面的建議。
廣西食用菌創新團隊獲得第二期建設,廳院共建全州縣、龍州縣等4個食用菌試驗站。各地通過產學研攻關、項目牽引等方式持續進行“科技興菌”活動,并以此強化技術培訓,全區四級聯動,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兩年來,全區累計培訓指導相關人員超過13萬人次。
依托現有科研力量,廣西不斷引進試種選育食用菌新菌種和菌株,創新研究生產新原料、生產加工技術,創新集成食用菌生產加工技術模式,申請多項發明專利技術,極大提高了廣西食用菌的科技水平。
多渠道打造桂菌品牌。全區各地品牌意識不斷增強,通過出臺品牌創建等優惠鼓勵政策,同時結合實施項目,促使一批食用菌產品通過了“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初步統計,2015-2017年,全區認證認定食用菌“三品一標”等21個。其中,通過雙孢蘑菇、黑木耳、杏鮑菇、秀珍菇、竹蓀、猴頭菇等產品認證18個,云耳產地認定1個,歐盟有機食品認證2個。山源大苗山靈芝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
同時,不斷挖掘我區生態農業和民族特色,多種形式打造具有濃郁民族特色、有機生態的地方特色精品。如昭平縣利用中國長壽之鄉金字招牌,打造長壽特色食用菌品牌、“仙回”牌黑木耳,并于2016年榮獲“十大昭平特色旅游商品”。此外,“小帽山”牌杏鮑菇榮獲“第九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產品”、“瑤山煌”香菇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稱號。同時積極宣傳打造“浦北紅椎菌”地理標志產品,塑造我區知名品牌。
農民在發展食用菌生產中*擔心的是“銷不出”“賣不好”。我區大力構建“企業+基地(園區)+農戶”“直銷模式”“訂單模式”“批發市場中轉模式”“‘拼車’模式”等多種產銷新模式,同時積極開發運用“互聯網+食用菌”現代手段搞活流通渠道,實現了食用菌小生產和大市場的對接,提升了我區產銷一體化水平。
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設的我區*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為國內目前單體規模*、自動化生產程度靠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今年9月正式投產后,將成為我區產銷一體化的典范。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實行統一提供菌棒、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銷售、統一年底分紅“四統一”,通過直接提供就業崗位、吸納貧困戶扶貧資金入股等形式,將56個常溫出菇大棚租給28個合作社,帶動周邊438戶貧困戶參與種植秀珍菇、姬菇等食用菌,公司統一回收產品銷售,可望實現戶均收入3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