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美四月天。走進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鳳屯鎮鳳屯村委會鄧楊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呈現眼前的是一派火熱景象——一個個食用菌栽培大棚錯落有致,黑色遮陽網下,密密麻麻的菌床上長滿了成熟的白參,工人們忙著采摘打包,將一箱箱新鮮齊整的食用菌裝車外運。
“沒想到上個月才種下的菌棒,這么短時間就可以采收了!這不,每天都要請七八個人來幫忙收割,還是忙不過來。”迎來“大豐收”的種植老板秦恒笑得嘴都合不攏。
鳳屯村委會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流經當地的紫甸河水清澈無污染,沿河田塊非常適宜發展大棚種植,而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的白參正好就是開展種植的理想對象。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鳳屯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在去年引進牟定民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鳳屯村委會鄧楊村流轉12畝土地,建起15個大棚試種白參。
“白參目前的市場價格是每公斤60元左右,月均出產一茬,我們從去年11月試種以來,已采收了4茬,總計7噸多,效益非常好!”在大棚內,秦老板興奮地算了一筆賬:15個大棚,每個大棚平均種植6000根菌棒,按每棒產菌0.2公斤計算,每個大棚一年至少有30萬元左右收入,15個大棚一年下來就是450萬元。
“食用菌生產屬用工量比較大,經濟效益好,發展大棚種植菌子不但破解了我村村集體經濟空殼的難題,還促進了土地流轉,吸收大量農民到大棚內打工,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加快了全村脫貧步伐!”村黨總支書記楊成章樂呵呵地總結道。
“要實現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振興產業是關鍵。” 鳳屯鎮鎮長董兵信心十足地說,未來全鎮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立足資源優勢,進一步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我們還要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等多路徑運營模式,不斷擴大農副產品和特色產業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