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總是全國人大代表,跟著他走準沒錯。等這批中草藥成熟,我家能多好幾萬元收入。”4月25日,金華蘭溪市柏社鄉新宅村民盛禮興望著地里長勢喜人的中草藥,笑紋堆滿了眼角。
新宅村地處山區,村集體經濟薄弱,種植高山蔬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在蘭溪市委組織部牽線搭橋下,新宅村與康恩貝集團結對。康恩貝集團黨委書記胡季強不僅組織村民進行中草藥種植培訓,還與新宅村簽訂長期合作協議,讓村民吃下定心丸。目前,新宅村已建中草藥種植基地40余畝,農戶散植10余畝,畝產效益由種植高山蔬菜的不足3000元增長到6000多元。“除了收入增長,村里的閑置勞動力也有了去處,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新宅村黨支部書記肖開玉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現場推進會上,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任振鶴表示,村企結對不是單純的輸血、不是單向的受益、不是單一的扶貧濟困,“消薄”要幫興業、幫富民、幫育人、幫美村、幫黨建。康恩貝集團通過植入產業幫助新宅村“消薄”就是幫興業。在金華市,采取類似辦法“消薄”的村莊有很多,而產業強村只是金華市兩新組織推動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的六策之一。去年以來,針對村多、規模小、底子薄的實際,金華市出臺《千個部門千家企業結對幫扶集體經濟薄弱村》實施意見,市委組織部(兩新工委)積極動員非公企業參與幫扶,并推行“幫扶六策”,推動兩新組織將產業優勢、項目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結對村的發展優勢。
六策之二是旅游強村。地處東陽市北部的吳良村,南臨白溪江,風景秀麗。然而,多年來當地村民守著“聚寶盆”過窮日子。去年6月,浙江僑商蜂巢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吳良村簽約,成立市伊甸園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東方伊甸園花海歡樂世界。2017年10月1日,東方伊甸園*期花海觀賞游覽區正式開園,吳良村配套建設的30畝景區停車場和10多家農家樂迎來了“豐收”。僅去年國慶期間,游客就高達10萬多人次,停車場收入達5.25萬元,農家樂收入達16.8萬元。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至今已為吳良村村集體增加100多萬元收入。
六策之三為農貿活村。在金東區江東蔬果產業黨委的幫助下,去年周蘆村、雅金村、前賈村等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聯合組建江蘆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設江東金剛屯畈蔬菜基地,并聯系販銷大戶定點供貨,此舉給4個村集體共帶來近百萬元增收。
六策之四是項目帶村,即企業指導幫助村集體做好項目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廣告推廣和啟動資金籌集等各項工作,實現農村自身“造血”。如義烏安徽商會與義烏市義亭鎮缸窯村結對開發的農業文化旅游項目,自去年11月開工至今,已完成500畝土地流轉,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40萬元。酥餅行業協會黨支部與澧浦鎮宋宅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指導發展該村梅干菜項目,在提供技術指導的同時,向該村每年定向采購100噸以上,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生產梅干菜的銷售之憂,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
第五條和第六條策略分別為物業扶村和人才興村。前者是充分發揮城郊村區位優勢,由企業出資、村集體出場地和管理人員,合作興辦電商園、倉儲、市場等,發展現代服務業。后者則是利用兩新組織人脈資源,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幫助村集體引進現代農業、水利光伏、古村落保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指導提升集體經濟。如浙江壽仙谷醫藥公司幫助結對村武義章灣村聯系水利工程專家,幫助章灣村電站進行設備維修和擴容,預計能為章灣村集體經濟增加年收入10萬元。
截至目前,金華市已推動1442家企業結對1497個村,落實結對項目461個、到位資金2200多萬元,集體經濟在建物業6000平方米,幫助1198個薄弱村脫困,走出了一條有效消滅薄弱村的新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