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原原州區黃鐸堡鎮何家溝村利用集雨節水滲漏灌溉技術試種的70畝枸杞地里,一行行栽植壟起得筆直,枸杞苗種植不到一個月時間,在兩場春雨的滋潤下吐出點點新綠。駐村*書記韓映晶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看著發芽的枸杞苗喜笑顏開:“村里大部分都是旱地,如果集雨節水滲漏灌溉技術試種枸杞成功,就能在本村和鄰村大面積推廣。”
多年來,何家溝村民收入主要來自種養業和勞務輸出,種植結構單一、養殖模式傳統,沒有能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為何家溝村發展注入了活力。原州區林業站作為幫扶單位,為村民能夠早日脫貧致富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并委派林業站副站長、*工程師韓映晶任何家溝村*書記。
2015年1月,韓映晶到村任職。他摸底調查,針對當地氣候、土壤條件,按照“調結構、打基礎、創收入、育能人”的工作思路,著手調整村里的種植結構,決定從推廣種植寧杞7號入手。他的想法得到了單位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當年,中國綠化基金會和原州區林業站共出資220萬元,韓映晶發揮自身優勢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帶動123戶農戶種植枸杞742畝。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又引進資金280萬元,建成5萬立方米蓄水池一所,配備了水肥一體機及滴灌設施,成功推廣寧杞7號水肥一體化滴灌種植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枸杞苗成活率達到90%,并實現當年開花結果,這讓多年來靠天吃飯的何家溝村村民信心倍增。
何家溝村村民勤勞能干,在韓映晶的帶動下,近三年枸杞種植在初果期每畝也有5000元收入。“等到第五年進入盛果期,每畝收入能達到1萬元。”韓映晶對村里發展枸杞種植業信心滿滿。為了提高村民的枸杞種植技術,他利用冬閑時節舉辦枸杞栽培技術培訓班,講解如何施肥、樹冠的培養、修剪等,并耐心細致地為村民答疑解惑。
村民何生貴曾是貧困戶,近幾年,他嘗到了種植枸杞的甜頭。父子倆從2015年開始種枸杞,按目前初果期每畝5000元收入計算,他家13.5畝枸杞每年收入6.75萬元,何生貴家因此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種植枸杞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可韓映晶并沒有就此止步。今年3月,他決定在村里不具備灌溉條件的旱地進行窖灌式節水枸杞種植,動員村民先期試點種植70畝。韓映晶介紹:“地下滲灌器主要利用集雨水窖,使用枸杞地下滲灌專用補水器進行微量補水,在寧南山區和干旱地區非常適用,從目前種植情況看,效果很理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