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1/3耕地種草、1/3種糧、1/3種經濟作物和“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思路,大力發展糧改飼、草牧業,牛羊草食畜養殖規模占到全省60%。
大同縣下大力氣解決黃花種植、采摘、銷售難題,調動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內生動力,每年新增黃花面積2萬畝,夯實脫貧產業基礎。
山西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以整省創建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目標,下大力氣把產品調特、品質調高,促進特色產品優質升級、功能拓展,涌現出大同黃花、嵐縣馬鈴薯、沁州黃小米等一批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按照全域打造、全產業鏈開發,實施“玉米替代五大行動”,兩年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350萬畝,發展雜糧、鮮干果、蔬菜、中藥材、飼草作物。
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打造面向全國的功能農業(食品)研發高地、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平臺。圍繞基礎設施、科技、人才、財政、金融等10個突破要求,研究細化了26項具體任務,推動山西“農谷”建設成為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科技創新的示范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打造外向型農業新標桿,山西建成運城(臨汾)農產品出口平臺,成功創建20個*和16個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運城農產品出口額占到全省70%以上,輻射帶動全省農產品出口額達5.91億美元、增長36.7%,出口范圍擴大至68個國家和地區。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構建以右玉、管涔山、關帝山、太行山等為中心的四大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帶,以太原、大同、臨汾、長治為核心的四大現代都市休閑農業圈。實施鄉村旅游示范提升工程,開展“農家樂”標準化建設,集中打造隰縣梨花節、嵐縣土豆節、大同黃花節等一批鄉村旅游品牌。去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