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我試種了1.5畝大球蓋菇,收益超過1.5萬元,而且種植一畝菇可以消耗掉5000公斤秸稈,真是完全沒有意料到。”日前,*波外地客人來到麗水市縉云縣三農食用菌基地參觀學習,基地負責人趙中山指著周邊潔凈的環境,高興地向客人介紹。
趙中山基地里試種的大球蓋菇,只需蓋上田里的秸稈,普通照料,即可順利生長,因此又被稱為“省力菇”。據了解,大球蓋菇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栽培的優良食用菌之一,食用清香、嫩滑爽脆、營養豐富,其中菇粗蛋白含量達29.1%,并含有17種氨基酸。經過幾年來的引種栽培試驗,大球蓋菇已在我國獲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
“過去秸稈呈現出兩大問題,焚燒但污染空氣,堆積又影響了田園生態環境,現在終于找到了變廢為寶的突破口。”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現有茭白6.5萬畝,這些茭白產生的廢葉除部分還田、少數鄉鎮深加工外,其余的就堆在田邊山腳,成為了新形勢下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問題。對此,多年來該縣都在千方百計尋求解決方案。
據縣菌辦負責人介紹,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簡便,冬天10月-11月下種,次年5月即可收成,可生長在各種秸稈培養料上,根據試種結果,可在縉云大力推廣。為此,該縣農業部門出資5萬元專項資金,對今冬種菇戶免費提供菌種;另外縣里還召開“利用秸稈種植大球蓋菇技術”現場交流會,并邀請專家和試點成功戶講課,前來指導和分享成功經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