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揚州市全面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
揚州市全面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
農業網   時間:2018/6/15 10:21: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閱讀數:401

  “三夏”大忙開啟,收完麥子要漚田插秧,插秧前一個重要關節是施肥。如何才能因土制宜、*施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近日,揚州市在寶應縣召開了全市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現場推進會,土肥專家與當地農民當場演繹了稻田里的供給側改革樣本:側深施肥技術推廣示范。

  承包了700畝稻田的寶應種田大戶周如金,2018年顯得格外輕松,剛買的側深施肥插秧機在稻田里歡快地奔跑,100米長的地塊,三五分鐘就跑個來回。“一臺機器*能種40畝,而且施肥插秧*完成,用肥量還減了,可省事兒了!”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非常大,但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中,施肥量偏大、利用率偏低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戶,不但增加了成本,還導致了日趨加劇的農業面源污染,這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所在。而在擁有300多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的揚州,農民對節本增效的需求更為急迫。側深施肥與常規種植有何不同,為何贏得大戶點贊?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站長、農學博士李文西說,水稻側深施肥是在*插秧的同時,在距水稻秧苗根部3-5厘米且深度為5厘米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術,肥料以條狀集中施于耕層。

  周如金采用側深施肥已有兩年多經驗,2018年還增施了每畝200斤的有機肥。他算了兩筆賬,一筆是人工賬,一筆是肥料賬。從人工方面來說,按照常規種植模式,水稻一生要施1次基肥、2次分蘗肥、1次穗肥,采用側深施肥之后,前3次施肥合并為1次,整個生長周期壓縮為2次施肥即可。“現在一個人工*要兩三百元呢。”從肥料投入來看,節肥量同樣非常可觀。

  江蘇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梁永紅說,在全國很多稻區,常見的水稻種植模式都是先整地、上水、施肥、泡田,然后再把水排掉插秧,帶來大量肥料流失,不僅浪費,更造成污染。改用側深施肥之后,插秧與施肥同步,不必施肥后排水,杜絕了傳統管理模式中的漏洞。非但如此,傳統的施肥方式都是人工撒施,肥料停留在稻田表面,肥料利用率低。側深施肥將肥料埋置在耕層之中,提升了水稻根部養分供應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長和吸收養分。

  “水稻側深施肥有四大優勢: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提質增效和有利于環保。”梁永紅說,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是農業農村部測土配方施肥系統軟件研發和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根據多年來的跟蹤試驗,施用中化水稻側深專用肥,水稻長勢更好,水稻株高、分蘗等比常規施肥都高,畝增產超過7%,達到肥料減施10%水稻不減產的效果。經測算,施用水稻側深肥,農戶每畝增收超過120元。

  盡管側深施肥在中國剛剛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不過,作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系統軟件研發推廣示范基地,揚州水稻側深施肥技術以其突出的節肥、省工和增產優勢,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種糧大戶的青睞,推廣面積爆發式增長。2017年,揚州市寶應縣、邗江區被列為首批部級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儀征市被列為省級首批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

  伴隨著土地流轉加速,側深施肥具備了大規模復制的條件。2018年,側深施肥技術在揚州市的推廣應用面積將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做好揚州市2018年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揚州市各地將組織申報部省市級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項目,繼續創建部省化肥減量示范縣,創建20個以上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和江蘇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nq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