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省容縣浪水鎮泗河村迎來了野生紅菇豐收季節,該村230戶共800多名菇農每天分5時、9時、16時、23時四個時間段上山采摘紅菇,采回家后及時用烘烤爐烤干,*忙個不停。雖然辛苦,但野生紅菇高昂的價格,讓菇農樂在其中。
紅菇是所有紅菇的總稱,也是正紅菇的俗名,也叫高山紅(*紅菇)、紅椎菌,屬擔子菌綱,是一種真菌,身含有5種多糖、16種氨基酸和28種脂肪酸。紅菇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治療腫瘤尤其肺部腫瘤、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和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及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和產婦出血過多等疾病,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據了解,泗河村地處梧州和玉林兩市交界處,是典型的山區。過去,該村雖有一些能繁殖野生紅菇的紅椎林地,但由于缺乏科學管理技術,野生紅菇產量很低,紅菇價格雖高,菇農的收入卻不多,泗河村也成了“十二五”期間的貧困村。為了加快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聯系了縣農林部門懂技術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來到該村與村民一起研究紅菇低產的原因,終于得出這樣的結論:有的山地紅椎樹分布不均勻,紅椎樹多的地方長出的紅菇就多,反之就少;有的山地雜樹雜草多,制約著紅菇的發展;有的山地光照不合理,有的過強,有的太弱;有的山頭水利條件差,遇到氣候干旱或氣溫過高時,紅菇要么無法生長,要么長出來的菇體很小;有的遭受人畜踐踏,踩斷菌絲,等等。
找出原因后,駐村工作隊員邀請縣農林部門的專家對全村230多戶菇農進行了技術培訓,指導他們對紅椎林山地進行改造。就這樣,該村生長紅菇的林地一年比一年擴大。2015年,全村的紅菇林地擴大到1000多畝,年產野生紅菇干品3000多公斤,收入300多萬元,全村實現整體脫貧。其中,13戶有紅椎林的貧困戶通過育菇能手梁鋒、盧麗貞、楊大振等的幫扶,收入大增,全部脫貧,到目前沒有一戶返貧。
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經成為容縣有名的富裕村。今年,泗河村紅菇林地面積已經擴大至1100多畝。紅菇增收,菇農的收入也將更上一層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