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齊齊哈爾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圖)
齊齊哈爾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圖)
農業網   時間:2018/7/31 10:02:00  來源:齊齊哈爾日報  閱讀數:460

美麗鄉村建設

  通村公路只有一條,自來水過點就停,缺樹少花沒景觀,健身娛樂沒場所……生活一輩子環境還是老樣子。貧困村成長發展進程中,基礎設施落后,始終是村民心中*的缺憾和苦惱。

  群眾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駐齊齊哈爾拜泉縣上升鄉團結村工作隊改善基礎設施,補齊民生短板,讓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穩步提升。

  過去臟亂村變成樣板村

  趕赴團結村,入村路口設置的一塊石碑格外醒目,鮮紅色黨徽下,團結村三個大字蒼勁有力。還未入村,基層黨組織散發出的磅礴氣息便迎面撲來。團結村內到處鋪滿了翠綠的夏景:民居錯落有致,散落鄉間,道路寬闊干凈,路旁綠植蔥蘢花木扶疏,樹下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高聳的路燈相伴左右,排水邊溝隨路而建,街路指示牌整齊劃一,歐式柵欄統一替代了過去一家一“景”的破敗柵欄;村民三五成群扎堆文化廣場納涼度夏。

  嶄新的村級活動場所院門旁,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旗隨風高揚,格外醒目。步入村部,愛心超市、閱覽室、活動室、醫務所功能齊備。會議室內正在播放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扶貧攻堅紀實片,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一張張樸實的笑臉,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坐在文化活動廣場的石階上,村民劉桂榮一邊乘涼一邊講述著身邊的變化:過去滿村都是旮旯地,現在俺村變美了到處是風景,好日子過不夠,好景兒看不夠。這一切都是駐村工作隊給俺們帶來的。

  新村級活動場所投入使用、黨群活動點重新裝修一新;新柵欄取代了“破爛墻”,小村有了田園小鎮的味道;一盞盞路燈亮起來,照亮了小村夜晚,更照亮了村民的心田;新建的黨建宣傳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休閑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三個功能廣場為村民休閑健身娛樂提供了場地,滿足了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實施整村綠化美化工程,實現了路邊有綠樹,樹下有花草;新建的矩形渠邊溝讓村屯排水能力顯著增強,環境衛生切實改善;愛心超市成為引導村民形成自強自立、移風易俗、愛村如家的“加油站”……

  一路走來,一條條水泥路直通農家,一個個惠民產業項目開花結果。村民健身有器械,休閑有場地,學習有書屋,打工有崗位,發展有產業,當下正在積極打造改廁改灶示范戶,白天種地務工,晚上扭秧歌、打球、下棋……眼前的一切,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一個貧困村的認識,如今的團結村從過去的“破爛村”,一躍成為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村。

  村民缺什么我們補什么

  “村里道路修好了,路燈也跟著亮起來,過去到了晚上黑燈瞎火,只能在家‘瞇’著。”沒有路燈之前,村民謝士榮夜晚上廁所提心吊膽,要拿上手電筒照亮。嘮起變化,她興奮地說,與過去相比,今天的環境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現在家里都不存雨靴了,別人給了也不要,沒有泥濘道了,還要雨靴干啥?

  團結村是貧困村,全村戶籍人口822戶、2698人,常住人口612戶、1566人,其中貧困戶149戶、253人,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1名。“團結村是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過去一窮二白,沉重的外債像一座大山,壓得全村百姓喘不過氣來。”團結村老支書張文義多次動過修路的念頭,可一提到籌錢集資,家家戶戶一副“苦瓜臉”,窮家破路讓張文義心里實在不是滋味。

  團結村缺路少綠,缺燈少水,缺場少樂,基礎設施曾經極度落后。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屯環境、改善村風民風入手,打響了民生工程攻堅戰。

  “這么多年來,團結村的環境變化不大,村民缺少改革紅利獲得感。村民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我們要讓村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幸福果實。”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長王緒新介紹說。駐村工作隊請來齊齊哈爾大學的專家團隊,對團結村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確立了生態農業觀光村建設目標,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下定決心徹底改變團結村落后的面貌。

  要想富先修路,村內道路硬化不僅寄托著團結村祖祖輩輩的愿望與夢想,也是考驗駐村工作隊“扶貧大業”的*道坎兒。為了體現真幫實扶的誠意,省委組織部領導親自出馬,協調省交通廳投資近900萬元,對整村道路進行全面硬化,過去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過去的3.5米寬村屯路逐步擴建到4.5米寬,村民一舉告別了風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不堪日子。

  “沒修路之前,一到大雨天,大人要背著孩子走上二里多路,然后倒車到縣里上學,種的菜運不出去,只能爛在園子里。”站在干凈的村公路旁,村民王作臣打開了話匣子:現在道路修好了,俺們再也不怕下雨了,俺村賣的菜也越走越遠。王作臣今年69歲,是土生土長的團結村人,講起道路的歷史大變遷,老人的臉上寫滿笑容和幸福。

  除了路不好走,團結村的水也有“脾氣”。供水時間固定在中午11點半,由于過時不候,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尤其是農忙時節,錯過點接不到水,飯就做不成,干活出了一身汗、沾了一身土也沒辦法擦洗,身上黏糊糊特別難受。

  為了解決“水患”,駐村工作隊協調省水利廳爭取了二次供水廠項目,建起了泵房,鋪設了管道,設備一到,馬上就可以實現全天供水。“再過幾天,我們就不用急著回家接水了。以后家里的水24小時不斷流,想啥時候用就啥時候用!”村民鄒翠玲道出了全村群眾的幸福心聲。從定時供水到全天供水,團結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引領鄉風奔向文明高地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兩手抓,兩手硬。扶志就是扶信心、扶思想,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斗志和勇氣。”王緒新說,農民“思想”脫貧必不可少。

  如今的團結村趕走“臟亂差”,迎來“綠富美”,從真窮真臟真亂到好美好富好風光。物質條件的改善,讓村民有了發展基礎,“思想”脫貧讓貧困村民的生活奔頭越來越足。除了看得見的變化,一些“看不見的變化”也在孕育生長。

  村民王淑娟手里緊緊攥著積分卡,興高采烈地來到團結村(太平)黨群服務點愛心超市,通過兌換50分積分領到了一袋大米。婦代會主任石秀紅邊登記邊鼓勵她說:再接再厲啊!王淑娟愛干凈,家里收拾得窗明幾凈,小日子過出了精氣神兒。她的精神感染四鄰學習效仿,被光榮地評為環境衛生模范。

  看得見的變化讓人唏噓感嘆,發生在村民身上看不見的變化,更是難能可貴。團結村修路時,占了一戶村民的地,占地就要補償,這戶村民當初提出要兩萬元補償金。幾位老黨員站出來苦口婆心做工作:沒有駐村工作隊,誰給咱修路!在大家勸說下,村民終于想明白:駐村工作隊送來了“民心路”,人家圖的是啥,還不是為了咱村民,補償費我不要了。

  提升村民素質,發動群眾自治共管,才能保住治理成果,不回到老路上。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在長效治理上,通過廣泛征求意見、結合村情研究條目、村民舉手表決,制訂了“團結村村規民約”,喚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內生動力,引領鄉風民風一路奔向文明高地。

  村民牛艷麗家養牛不缺錢,就是不講衛生不愛干凈,牛糞堆在院里直接漚成了肥,臭氣熏天,大家都不愿意進她家的院兒。村民形容她家說,院里只見草不見苗。通過村民自治,今年春季,牛艷麗家小院拔了草,清了糞,種上了蕓豆。

  90年代,團結村是全縣有名的上訪村,因為分地矛盾,農民隔三差五開著四輪子,拉著橫幅到省城上訪告狀。張文義說,現在大家心氣順了,團結村成了零訪村,過去村干部忙接訪,現在忙發展,再也不用為上訪的事兒分心犯愁了。

  改變了環境,凝聚起人心。仿佛就在一夜間,團結村從內到外脫胎換骨,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民生項目不斷升級、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民風不斷改善、村屯環境不斷好轉,現在的團結村舊貌換新顏,一舉改變了臟亂差面貌,村民和黨組織越走越近、越來越親,對美好生活也有了更大的向往和追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