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業務對接窗口,福建省中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與泉州水務簽訂*批3000臺(套)水處理設備供貨合同;在物聯網水質監控領域,目前,廈門海控自動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的產品已經布局全國80%以上的水產重點養殖區。
這兩個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都位于廈門的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內(以下簡稱“基地”)。7月18日,掛牌不到三年的這個基地再度聚焦國內目光,基地內舉辦的海洋產業項目資本對接會吸引了廈門富凱、廈門軟投、中科招商(廈門)、長融資本等國內投資機構的關注參與。
目前。基地共入駐四批26個項目,輔導10個團隊注冊成立企業,孵化區4家企業實現了產業化生產,累計產值近1600萬。
科技引領未來。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正以新技術風潮、新產品創新引領著廈門海洋經濟的持續深耕發展。
海水淡化:實現福建離大陸*遠島嶼的淡水夢想。
臺山島,位于福鼎市沙埕鎮,是福建省境內距大陸*遠、公海*近的島嶼,因為島上獨具特色的十二生肖景觀而被稱為“海上公園”。
島上居民458人,全村90%人口從事漁業捕撈,淡水緊缺。而今后,他們不必再為淡水資源擔心了,福建省中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設計建造,臺山島300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項目已經啟動,并上報國家重大項目庫。
而讓海島居民喝上淡水的這項新技術,正是位于廈門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內研發投產的“小型海水淡化自增壓能量回收裝置定型及產業化”項目。在“海島適用的系列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成果支撐下,中海清源公司通過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先進加工及檢測設備的配置,掌握自增壓能量回收裝置生產工藝流程,建設小型自增壓能量回收裝置生產線1條,裝配車間1個,形成100臺(套)年生產能力。
目前,中海清源公司與淡化所正聯合申報南方中心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其自主研發的自增壓高壓泵能量回收一體機、手持式淡化機和中央凈水器三個產品已申請專利保護。
事實上,在科技、研發的引領下,新技術在基地內的產業推廣運用已呈現百花齊放態勢,廣泛分布在海洋各個領域:
汝成公司的海洋微生物制劑系列產品廣泛用于觀賞魚、水產養殖與河道水體治理;海葡萄公司已開發觀賞魚飼料系列32個品類,水質改良劑系列15個品類,濾材系列4個品類,并在全國352個城市的水族店建立分銷售店410家;邁瑞思邦公司完成海綿骨針應用于化妝品的放大試驗;科寧沃特公司項目提前孵化畢業,遷入火炬高新區進行規模化生產。
海洋經濟的一片藍海正在到來。
海洋生物:浴用天然海綿在廈投產直追歐美。
“這實際上是一種海洋動物纖維,在歐美,天然浴用海綿已經使用了數百年,而國內大多數人對天然海綿了解甚少,嬰幼兒沐浴只能選擇粗糙的毛巾或者紗布。市場上少量的進口天然海綿都來源于人工捕撈,產量不足及生態影響均是這個產業的痼疾。”畢業于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專業的王海強如是說。
在國家二胎政策放開后,給嬰幼兒洗澡用的天然海綿頓時價值凸顯,從海南養殖了幾萬株天然海洋生物海綿中,育活了三萬株天然浴海綿后,今年4月,王海強領銜的百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正式入駐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孵化區,開始了較大規模的產品生產、加工。
在基地孵化區生產出上千個天然浴海綿產品后,百川海洋公司于今年6月通過京東平臺完成了產品眾籌,通過線上以及線下實體店的方式完成了首輪的產品銷售。
對行業前景,公司CEO王海強信心滿滿,他算了一筆賬,二胎政策放開后,新的消費群體——嬰兒潮爆發,中產階級崛起,大約有1個億潛在體驗用戶以及1850萬戶消費家庭,按每季度購買一塊天然浴海綿60元計算,每年全國的潛在市場大約是44.4億元/年,市場潛力巨大,大有可為。
事實上,從2016年11月廈門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正式投入運營,所涉及的海洋各個領域的產業覆蓋之廣也引人矚目,目前,入駐的4批26個項目領域涉及海洋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高端裝備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海洋裝備:“魚池保姆”遠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養殖魚塘里,漂浮在水面上的‘魚池保姆’很多是廈門造。”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林春說。
李林春的另一個身份是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內——廈門海控自動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讓他引以為傲的是他們三個系列物聯網水質監控產品——溶氧測控儀、增氧遙控器、便攜式水質檢測儀,2016年底,公司入駐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
魚塘水質好,魚兒質量才會好,李林春團隊研發的,正是與水質監控密切相關的高科技含量技術產品。除了水質監控網站平臺和遠程監控中心監控外,養殖戶還可以通過手機APP,24小時連續不斷監測池塘上層與下層的溶氧、水溫和飽和度等水質指標。
在獲得35項專利后,這一產品已經被應用到了全國80%以上的水產重點養殖區,而三大硬件核心開發產品,被稱為“魚池保姆”的廈門造,就此布局全國并遠走海外,東南亞、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可以發現廈門造的身影,已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
“我們的成功,和基地超強的項目支持、場地支持是分不開的”,李林春說。據了解,從入駐伊始,基地就為入駐企業提供場地租金及物業費用全免,免費互聯網接入,入駐眾創空間的團隊免除水電費;技術難題攻關取得突破或創新成果成功轉化的可申請*50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助;企業自主研發取得海洋保健食品或新食品原料批文可獲30萬獎勵;取得臨床批件的海洋來源新藥物可獲100萬元獎勵。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據悉,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二期預期將于2019年建成,同時打造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屆時將形成廈門海洋產業“眾創—孵化—研發基地—產業園區”的項目孵化和企業培育鏈條。
海洋經濟,風馳浪卷,迎面襲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