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掛葡萄、架下鵝歡跑、土里長魔芋,凱里市大風洞鎮的葡萄園里,蹚出了一條立體種養高效增收的新路子。
8月,收獲的氣息絲絲縷縷從山間飄散,葡萄園里果實累累,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馨香動人。
在大風洞鎮杉樹林村的葡萄園里,農戶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箱、搬運……好不熱鬧。這些葡萄很快將運送到湖北、湖南、四川、重慶等地。
“今年葡萄品質好,價格每斤比去年高3到8角錢。”村民羅友發一邊注意腳下跑來跑去的鵝,一邊小心地剪下一串串水晶葡萄,臉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
在杉樹林村黨員韓澤鋒的技術幫扶下,羅友發去年把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13畝,年收入達5萬余元,揚眉吐氣地摘下了貧困帽。
“今年收入要高不少。”羅友發興奮地說,今年,他們在葡萄園里養了鵝,種了魔芋,能多得兩份收入。
從單一種植到立體種植,杉樹林村葡萄園里的變革也折射出整個大風洞鎮葡萄產業的煥新。
大風洞鎮的水晶葡萄遠近聞名。通過多年的發展,該鎮“黔原云珠”萬畝水晶葡萄園區被列為貴州省“100個農業產業示范園區”之一,葡萄產業覆蓋杉樹林、雙江、老君寨、大寨等村,直接或間接惠及貧困戶100余戶500余人。目前,全鎮葡萄種植1.3萬余畝,預計產值達6800萬余元。
為更好地發揮好產業支撐作用,近年來,大風洞鎮將葡萄產業規劃與園區建設、生態發展、休閑旅游等有機融合,出臺《立體生態循環種植養殖實施方案》、產業發展獎勵辦法等政策措施,大力探索立體生態循環種植養殖,*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的杉樹林村是立體種養模式的“試驗田”,采用“葡萄+鵝+魔芋”的立體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棚架式葡萄園防曬、遮陽,為鵝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活動空間,提高了鵝的疾病抵抗力。鵝不啄食魔芋,以雜草和天然礦物質為補充食物,能節省鵝料50%。鵝群啄食及踩踏雜草,又能節省除草的人力,其糞便就是葡萄和魔芋的有機肥,實現了一舉三得。
“按照市場行情,每畝葡萄收成平均在6000元左右,每畝魔芋也有三四千元,每畝養鵝20只收成也有4000元左右,整體加起來每畝收入1萬多元。”杉樹林村黨支部書記金建掰著指頭算賬。
立體生態種植養殖提高單位畝產收入,也提升了發展單一產業的抗風險能力。2018年,杉樹林村完成葡萄架下套種魔芋300畝、投放鵝苗4000只,實現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戶有增收門路、戶戶有致富產業,*扶貧到戶到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